
文/王宁子
最近在抖音上,很多网友留言或发私信问我,出书了么,要是出了,他们买几本。
每每看到这样的话语,如同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如同第一次拿到稿费。
被认可,是读者给予最高的奖。因为,那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真诚。
很多人问我,码字的初衷是啥?我说,只为了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也有很多人问我,码字最大的心愿是啥,我说,只想把想写的人和事变成文字。也有很多人问我,写了这些年,为啥不出书?
毕竟,人到中年,生活第一;毕竟,普通人出书,就像多年前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月子》,诠释了普通人出书的酸楚和悲哀。
对于码字者来说,每一篇文都是自己的孩子,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其中的艰辛,唯有码字人懂得。
也有人问我,你这些年发表了不少文章,挣了不少稿费吧。我笑笑,当今社会,最不值钱的就是文字,但梦想和坚持,却是无价之宝。
多年前,我给一家报社投稿的一篇散文,稿费20元。虽然只有20元,但那是绞尽脑汁的“战利品”。当我拿着那张汇款单到柜台前时,被告知汇款单和身份证名字不符,需开证明(我名字和身份证名字一字之差)。那一刻,手里攥着那张汇款单,我放弃了。不是我怕麻烦,而是我怕我的“战利品”受到耻笑。面对耻笑,我宁可是我,而不是在我心中至高无上的文学。
这些年,那张汇款单一直珍藏着,某人戏谑,可以当咱家的传家宝了。我白了他一眼:必须必!
前天晚上和儿子散步,我们聊到文学。我说,未来,妈会把这些年发表的文整理出一本散文集。在多年后,你会对你的孩子说,看看,这是你婆写的。但愿,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当初的大王镇原来是这个样子,当初的人文和风俗,原来是这个样子。听到这个话题,儿子剜了我一眼:打住,打住!
码字,一个人的战场,苦行僧的生活。码字是通往心灵的列车,能承载你的喜怒哀乐,也能承载你的鸡零狗碎。
码字,我喜欢用土得掉渣的方言。也许,只有方言能把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表达的淋漓尽致。方言也是文化瑰宝,需要记录,需要传承。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不管伟大还是平凡,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挣扎着、奋斗着……#谝闲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