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在同一所幼儿园面对不同班级家长做了两场讲座,这样的百人以上授课对我来说,体验并不多,因此这也是我学习和检验自己能力的好时机。
除了学校面对学生上课,面向成年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最早开始讲座,是2003年在单位幼儿园,那时每一月安排有家校活动,那算是我做讲座的起点,每次参加人数会达到200人以上;然后是2004年暑假,到武汉学习回来,上级安排给全市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做培训,半天时间,初生牛犊不怕虎,还很享受这样的舞台,享受被人尊重仰视的感觉;再然后是学习心理学之后,每一年在学校会有家长讲座,2012年开始,在校外做家长沙龙,到现在的家长课堂、读书会。
列举以上讲课的经历,是为了和这次讲课来一个清晰的对比,毕竟这是上完导师班后第一次站在这样的大舞台,感受自然和之前不觉知大有不同。
淡定从容
也许是有一路走来的经历,站在舞台上的我越来越淡定,但这一次的感觉和之前又有差异。首先,之前上课我会有充足的准备,这里的准备不是写好要说的每一句话,但我会列好提纲,大框架小框架,不断熟悉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次,我备课更为简单,确定讲课内容,列出大的结构,其他内容在头脑大致理一理,思路就比较清晰,没有过多想,也没有给自己过多的时间去思考,我喜欢当下的连接,由心而发的表达,而不愿意用头脑说话,做一个只用脑不用心的传话者。
走进演播厅,面对众多家长,我忘记了之前或多或少会有的紧张、感受不到心跳的加速,一切还是正常化,当紧张担心不存在时,兴奋喜悦就呈现出来,看着这群年轻的爸爸妈妈,想到他们的学习将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之路,心里是激动的,这是我做家庭教育以来,最愿意去分享的群体,虽然一次学习不可能带来巨大改变,但这是一次机会,一次唤醒意识,引发改变的潜在机会。根据二八定律,能够影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再由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也是一份带动,一次播撒种子的好时机。这一直是我愿意分享的初衷。
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借园长讲解幼儿园去小学化“六不准”开始进入,此刻,我看到我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因为没有准备,所以不被束缚。过去的经验,开场很重要,这一次,当我更放松下来,开场就变成很自然的进入,有了良好开端,一切就有条不紊进行下来。
灵活应变
我喜欢创造互动、积极参与的课堂,结合的状态大家会吸收更多。这一次课程我更注重细节的设计,如何在开场就把大家结合起来,做好课前小预告,如何运用隐喻,如何摇松固有思维等,第一场我引用了故事、名句来开场,目的是唤起大家的学习意识。课堂中设计互动环节,试图通过互动给出正面反馈,建立足够亲和力。第一场下来,问自己,感觉告诉我和预想效果有差距。
晚上和同学交流我的感受,收到我想要的建议,从家长的需求来切入,看看效果。于是开场我以“我不想要看到的孩子……、我想要的孩子……”来引入,由家长来说和写,这是一种更有力的结合方式,迅速让大家参与进来。思维的改变带出行动的变化, 整个场域变得更加开放热情,互动环节爸爸妈妈都勇敢来分享,当心被打开时面对几百人依然敢于敞开自己真情表露,多么无畏无惧,为这些优秀的父母点赞。
每一次分享都是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我也是其中受益者之一。当看到这一点,内心无比感恩园长的邀请,感恩家长的参与,更感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有机会和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去成长。
讲课前,提前自己一定要注意手势和位置感知的运用,可在授课过程中,依然被强大的惯性模式带走,手势和位置很难去配合家长们,同学提醒我先废掉武功再重新习武,有意识提醒自己,可造成的结果是手忙脚乱,看起来滔滔不绝的我内心也可谓是此起彼伏啊,暗暗笑自己,以为是小菜一碟的事儿做起来不易啊。从课堂出来,决定在生活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刻意练习,相信滴水就能穿石,也就相信功到自然成。
行动起来吧,送给自己也送给你我他,机会不是等待而是积极创造,记住,任何时刻你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你的主动选择,在你为自己人生负责任那一刻,你就跟“成长”结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