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科学与技术是一个研究性较强的学科,国内开设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领域包括:
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包括:
地球科学概论、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宇航技术基础、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量子力学、数字信号处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
普通地质学实习、探测技术/遥感/地图学综合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
空间物理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文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气学实习实验、微重力科学实习实验、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地球科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技术实习实验、卫星与空间站应用技术实习实验遥感实习实验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实习实验等。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培养规格——地球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系统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3.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究的最新理论;
4. 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间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根据以上权威信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1.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广泛学习物理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和数学类专业知识,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深厚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宽视野和提高知识层次;又要深入学习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专业知识,全面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解决航天活动中的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问题,不断认识与掌握已有的空间物理规律,成为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高级创新人才;
2. 目前,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属学科方向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航天人才培养体系,在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位于全球前列;
3. 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电信业、金融业,政府决策机构的高度关注,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空间科学与技术人才将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
4.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本专业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航天与通讯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但相对而言,研究生以上层次,尤其博士层次个人发展会更好些。
以下为SunnyCareer大学生就业专家系统的最新统计数据,基本反映了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情况,可以看出教学、科研和数据分析工作是热门需求领域,共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参考。

了解更多职业规划信息,请关注SunnyCareer公众号,或使用微博账号登陆SunnyCareer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系统,进行就业能力评估。更有优质实时招聘机会为你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