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那里是我深深爱恋的地方!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骄傲的说我是南周人。此“南周”非彼“兰州”。人家是省会城市,而我的家乡不过是个小村子。尽管如此,我还是更爱我的南周村,因为她哺育了我,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
我家乡的村子不大,巷道贯通,干净整洁,树绿花红,鸟儿啁啾,蜜蜂吟唱,彩蝶起舞。浓密的树荫掩映屋舍,到处充满生机,呈现出美好的景象。晨光里,夕阳下,村庄交替上演着村民辛勤劳作,迎送四季,创造财富的动人画卷,他们用汗水浇灌出幸福之花,描画出田野的灿烂希望。
村中有一棵老柏树。树干苍劲挺拔,冠盖遮空蔽日,浓郁的叶子常年不衰,密密实实,像个巨大的绿伞。它到底有多老,谁也说不清,只是传说有好几百年了。人们也说不清是先有我们南周村,还是先有这棵古柏。大家都愿意相信,它就是我们村的守护神,一直在这里威武的矗立着。每年都有人在树枝上挂一把锁,叫百岁锁。以求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过年时,也有人剪一些树枝,插在门上,寓意吉祥。平常日子,村民们在树下乘凉,在他的绿荫庇护下,人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说不完的盛世太平,道不尽的美好生活。它见证了我们村的兴盛,也陪伴我们村的发展,它是一颗“吉祥柏”,更是一颗“护村柏”!风霜雨雪,年年岁岁,保佑着我们南周村,风水通顺,风调雨顺;滋养着我们南周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守护着我们南周村五谷丰登,福寿康宁。
每当回到村里,我就像孩儿扑向母亲的怀抱。质朴而亲切的乡音入耳,激起我浓厚的乡情。母亲唤我乳名,如一股暖流在全身奔涌。乡亲们热情的问答声,巷道鸡鸣狗吠,车辆飞驰,人们持携农具的响声,仿佛汇成只有我们生活的南周村才有的最美乡音。这乡音中充满了纯正的南周“味道”,包含了勤劳,善良,淳朴,忠厚,仁爱,孝敬的南周人品格和精神。
南周村民风淳厚,人们乐善好施。每当收获时节,家家的人手都不够用。这时,邻里间都会相互帮忙。大家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乡情解释了所有。只要一家需要帮助,四邻五舍便会前去帮助,自家的农机具也都是毫不吝啬的借给需要的人家。就如我家的邻居贞民,他时常将自己家的玉米脱粒机给村人使用。这不由使我想起《孟子》中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在我们南周村,像这样的人和事俯拾即是。他们之间从不言谢,只相视一笑。这一笑,仿佛一席春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这一刻,空气中氤氲着的是浓浓的乡亲乡情!
南周村是个老村,古迹特别多,但非常不幸,这些文化古迹都被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所摧毁。正如我们村的书法家周山河诗中所描写:“庙楼宽敞又雄伟,楼下车马南北飞。生铁铸就世间少,价值连城是其真。高大帅气双碑楼,巍巍座落村正北。碑刻文字难考究,动乱年代毁其身。东南挺拔土灯台,照量前程世代尊。大大小小几十处,历史变迁难再辉。”我们要努力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今,从我们南周村走出的大笔杆王义堂,是家乡一大批英才的杰出代表。运城广播电视台《河东赤子》栏目介绍他的事迹。他的文章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称赞。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要传承家乡的文化,学习前辈的优良学风,不辜负家乡这片深情的土地。
我们南周村处处美好,我最喜欢的还是池坡下那一汪潭水。深绿的水面,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四周芳草萋萋。使我想起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诗句:“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作者抒发的是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那长满的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而我在潭边小路上行走,玩耍,更热爱家乡这个让人欢喜的水潭。当水鸟在此栖息,水中便荡起一圈圈的水波,蓝天白云在水面游动。在一个透绿的大平镜中,飞鸟翩翩,白云漾漾。可真是“平镜未磨展绿影,碧盘应景一阔开。”望着这汪碧绿的潭水,就好像南周村人的心一般空明透彻,质朴善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就是我的家乡,我深爱着的家乡。我是南周人,已不再是一句空泛的话语,一句响亮的口号。她是我的依赖和情感上的寄托,更是我心灵的慰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