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项目中遇到redis超时的问题, 在查证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为什么有不同的配置文件? spring boot是如何加载redis的呢? redis又是如何工作的呢?redis如何使用连接池的呢? 为了搞清楚背后的机制,阅读源码一探究竟。
1: spring boot 集成redis客户端介绍
1.1: jedis客户端
spring boot 1.x.x在集成redis时,默认jedis作为连接客户端。由于jedis是直连模式,多个线程直接共享一个jedis实例时是线程不安全的,如果想在多线程的环境下使用,就需要使用连接池。 这样每个线程都拥有自己的jedis实例。但是当连接数量增大, 存在性能开销较高的问题。
spring boot 1.x.x 单台配置属性:
spring:
redis:
database: 0 # Redis数据库索引(默认为0)
host: localhost # Redis服务器地址
port: 6379 # Redis服务器连接端口 默认6379
password: 123456 # Redis服务器连接密码(默认为空)
jedis:
shutdown-timeout: 300ms #关闭超时
pool:
max-active: 10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使用负值表示没有限制)
max-wait: 1000 #连接池最大阻塞等待时间(使用负值表示没有限制)
max-idle: 8 #连接池中的最大空闲连接
min-idle: 0 #连接池中的最小空闲连接
1.2: lettuce客户端
在spring boot2版本发布后,采用lettuce作为连接redis服务器的默认客户端, 同时兼容jedis客户端的连接方式,lettuce的连接是基于Netty实现的,netty 是一个多线程、事件驱动的 I/O 框架 ,通过异步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利用系统资源,而不用浪费线程等待网络或磁盘I/O 。连接实例可以在多线程之间共享,多个线程共享一个连接实例,就不用担心并发线程的数据。同时支持可伸缩的设计,一个连接实例不够的情况,可以按需增加连接实例。
spring boot 2.x.x 单台配置属性例如:
spring:
redis:
database: 0 # Redis数据库索引(默认为0)
host: localhost # Redis服务器地址
port: 6379 # Redis服务器连接端口 默认6379
password: 123456 # Redis服务器连接密码(默认为空)
lettuce:
shutdown-timeout: 100ms #关闭超时
pool:
max-active: 8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使用负值表示没有限制)
max-wait: 1000 #连接池最大阻塞等待时间(使用负值表示没有限制)
max-idle: 8 #连接池中的最大空闲连接
min-idle: 0 #连接池中的最小空闲连接
timeout: 60000 #连接超时时间(毫秒)(默认值为6000)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版本的配置的文件的属性不同。那么我们再项目中具体运用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结合自己项目spring boot的版本进行灵活配置。否则会造成启动报错、或者配置的参数无法生效。
2: spring boot 初始化redis解读
2.1: 版本信息
项目使用的版本: spring boot版本 2.0.6.RELEASE,对应的lettuce-core 版本是 5.0.5.RELEASE
2.2: spring boot2在启动时候。会加载 spring boot autoConfig模块下有个 RedisAutoConfiguration 类
2.3 LettuceConnectionConfiguration 源码如下 :
备注: 通过源码我们可以看到LettuceConnectionConfiguration初始化,有个条件就是在项目的pom文件中 必须引入lettuce-core的jar包。 此处有个用途:由于spring boot2默认是lettuce客户端,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在pom文件中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中 排除lettuce jar包,引入jedis jar ,就可以切换为jedis客户。
2.4. JedisConnectionConfiguration源码如下 :
备注:这就是为什么spring boot2 默认初始化lettuce客户端的原因
2.5 根据默认客户端资源和配置连接池配置 初始化 lettuce客户端配置
2.6 创建含有对象池的lettuce客户端配置对象
备注:根据配置文件中连接池配置,把参数初始化对象池,然后创建 LettucePoolingClientConfiguration实例。 这个实例是为了在后续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
2.7 为什么要映入手动引入对象池jar包
以下是 lettuce-core jar包的pom文件,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我们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jar 默认已入 lettuce-core jar 。但是没有引入common-pool2的jar包, 如果你的项目中没有手动引入commons-pool2 jar,那么你的redis客户端连接不会走连接池, 也就不能把redis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2.8 创建lettuce连接工厂实例 LettuceConnectionFactory
根据配置文件:我们可以创建哨兵模式、集群模式、直接模式 ,至于这几种模式的区别大家可以网上查一下,这里就不展开讨论
截止到此,整理一下思路: spring 已经根据配置文件完成:解析redis配置文件 -----> 根据配置初始化客户端配置 -----> 根据客户端配置创建redis连接工厂 -----> 根据redis连接工厂实例, 创建RedisTemplate 和StringRedisTemplate对象实例注入到容器
我们再回到RedisAutoConfiguration类, 可以看到 在创建RedisTemplate实例时,从容器中把连接工厂对象注入到redisTemplate、StringRedisTemplate对象中。那么就完成了redisTemplate、StringRedisTemplate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项目中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3: RedisTemplate 核心方法解读
3.1 由于RedisTemplate 继承 RedisAccessor ,RedisAccessor 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 RedisTemplate 在初始化时候会执行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 设置一些默认属性:
在项目中,由于RedisTemplate 默认采用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 可读性较差, 我们一般都会自定义 RedisTemplate对象, 设置它的序列化方式,项目中经常 key 采用 StringRedisSerializer序列号,value和hashValue采用 Generic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当然这个根据实际需要场景设置 (备注:StringRedisTemplate对 key 和 value 都是采用 StringRedisSerializer)
3.2 执行指令重要方法 execute
打开RedisTemplate类,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的方法, RedisTemplat封装了对 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类型的读写操作方法, 项目中我们对RedisTemplate对redis进行读写操作时,向redis服务器发送执行指令,通过下面execute方法 :
3.3: execute方法中获取连接
在 RedisConnectionUtils.doGetConnection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获取不同客户端的连接
3.4 LettuceConnection类不同模式获取连接方法介绍
在LettuceConnectFactory中 通过LettuceConnection 创建 LettuceConnection.该类封装了不同类型的连接:如下图集群模式异步指令连接、集群模式非异步连接、哨兵模式连接、直连模式的异步、非异步连接等等。
3.5 LettuceConnection 获取异步连接
在LettuceConnection.getAsyncConnection()方法中, 通过doGetAsyncDedicatedConnection()获取异步连接.
3.6 连接池中获取连接
根据connectionProvider对象实例。如果我们在创建lettuce客户端时包含了连接池配置,那么就可以从连接池对象中获取连接。源码如下:
到此: 我们已经阅读了RedisTemplate源码,了解到该类初始化时默认的序列号方式、以及其核心方法execute,execute封装从工厂中获取连接,执行指令,释放连接的,以及如何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
4: 小结
通过源码分析了解到spring boot 集成和初始化redis的整个过程。 所有的操作封装在RedisTemplate对象中,以组件的形式注入到spring 生态中。 可插拔的设计思想,高度封装化, 低侵入性, 为开发人员在项目中快速集成redis提供了便利。 在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思路, 把独立的功能模块封装成独组件注入到spring 生态中,作为公共组件快速集成到不同的项目中, 提高开发效率。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扫码僧.」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iseyl/article/details/1053518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