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
是同学发过来的,看着视频里的画面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这条河叫颖河贯穿颖怀大地,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往来两岸的人都是来到渡口通过坐船来往的。
小的时候都是通过这个渡口坐船去姥姥家的,所以我对这个渡口有太多的记忆,记得摆渡人是姥姥家门的一个远房亲戚,按辈分我叫舅舅。
这个远房舅舅从我记事一直到我离开老家一直守在这个渡口,他用他的一生方便了两岸的人民来往。
记得最早坐船不需要给钱,那个年代都是给粮食,到后来我记得百姓不缺粮食吃的时候,也就变成给钱了 ,从开始的两角钱,到后来的五元钱,每次去姥姥家舅舅都会说不给了,不过每次我都会给他,毕竟摆渡人风餐露宿的都要守在渡口也不容易,只要有人吆喝随叫随到,不论白天黑夜的。
小时候最怕做船了,那时候都是用木船,一船连人带物把船挤的满满的,船吃水很深,很害怕船进水沉入水里。慢慢的年龄大了,胆子也大了,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后来木船也换成铁船了安全多了,而且有柴油机做为动力,也快了很多,船换了几次,摆渡人依然守候在这个渡口没有换过,从壮年到老年,他用他的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陪伴在这个渡口,后来听说海事局为了照顾他,把他的大儿子安排到海事局工作,也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吧!
儿时的夏季这条河是大人小孩的避暑圣地,河的两岸是成片的白桦林,高大茂密的枝叶可以遮挡毒辣的阳光,那个年代没有空调风扇,只能利用自然条件去纳凉,男人们在绿林中插马,下棋,谈天说地,女人们做在一起缝缝补补笑声不断,最开心的就是我们这些光着膀子到处游荡的小孩了,整个暑假基本上每天都离不开这里,下河游泳,抓鱼摸虾各显神通,玩的不亦乐乎。
时光飞梭一晃而过,曾经哪些光膀子的少年已经成长到不惑之年的人了,哪些下棋补衣的长辈有些慢慢淡出了视野相继离世,还在的也是爷爷奶奶头发花白了,但是这段记忆一直伴随着我,平时埋藏在记忆里某个角落不曾换起,在某个瞬间被一个画面点燃已发不可收拾,哪些往事历历在目,这就是最美的童年。
原来,那河,那渡口,那个木船,还有那个摆渡的老人一直存在,我想他不止属于我一个人的回忆,他应该属于沿河两岸几代人的回忆。
前几年政府在渡口的不远处跨河修通了一座大桥,曾经的大通道重要渡口成为了历史,城市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渡口俨然成为人们对这段岁月的追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