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润 | 到底什么叫开会?开会,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是一个有投入、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开会的投入,是所有与会者的时间成本;开会的产出,是一组结论,比如说所有人的共识,或者与会者的共创。开会,是一个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
2、王建和 | 使我们痛苦的必定让我们成长!
3、冯仑 | 江湖方式聚义,商业方式退出!
4、周亚辉 | 创业要想成功,有一半取决于你选择的“战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那就是:找到最优秀的“女孩”,然后去追她的“闺蜜”!
5、张志东 | TED演讲有个很强硬的规定,就是演讲不能超过18分钟,无论你是500强CEO,世界首富,还是有故事的医生,都是平等的18分钟。这个规定就是充分地尊重了听众的注意力和时间,让演讲者想办法精炼自己的观点,去掉所有的空话和套话。如果换成60分钟,可能TED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平台了。
6、万维钢 | 人都需要一点控制感,你生硬的替别人做决定,对方就会有逆反心理。如果你稍微给他一点控制感,哪怕仅仅是个错觉,他也会更容易的接受你的建议!
7、吴晓波 | 2016年是内容收费的元年,内容收费是从收费音频开始的,采取的精英模式。与此同时,短视频也火了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模式,你愿意为短视频付费吗,什么样的短视频你才愿意为它付费?
8、王中伟 | 端坐在电脑前,黑色的;面对着墙壁看,白色的;行走在楼宇间,灰色的;穿梭在人群中,无色的;……大自然本来是五彩的,却被现代人搞成了统一的!这还只是表象的,更深层次的是,当你终于忙完学习和工作以后,你是在刷淘宝、逛京东,还是看微博、聊微信,……你有多久不会自得其乐了,你有多久没有会心一笑了,你还在感觉和知觉吗,那种触及心灵的感觉,……自得其乐应该是自己知道怎么玩,春天来了,你应该会感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啊,夜深了你应该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啊!总之,你应该找到生命的颜色、自然的色彩,活出一颗诗心,你会更加从容自在!
9、某某某 |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得人不足以谈人生!
10、王中伟 | 现在特别火的付费订阅与内容收费,从根本上来分析是基于现在的信息大爆炸和碎片化内容,让本身就问题处理能力有限的我们无所适从,但我们又不想让有效的信息流走,从而付费与精华提炼的内容开始有市场。信息爆炸的趋势会愈演愈烈,我们对精华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自身信息处理能力非常有限,这必将对精华提炼后的有效信息有极大需求,这就是付费订阅和内容收费大行其道的底层逻辑。就像沙文在他的那篇《“知识付费”,未来是否可期?》分析的那样: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4月,百度问咖,知乎新功能值乎上线。5月,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上线。6月,付费语音课程“好好说话”登陆喜马拉雅FM,“李翔商业内参”入驻罗振宇“得到”APP。12月,微博上线“微博问答”……
“知识付费”的爆发也预示着内容消费生态的进化。从需求端看,互联网内容消费者疲于应对信息过剩以及碎片化传播带来的信息爆炸,高效的信息过滤和筛选机制成为内容消费的新痛点。从供应端看,媒体内容输出的单向化被打破,“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孵化了大量内容创业者。内容输出渠道不再单一,内容生产力高速发展,互联网内容创业者重构知识传播体系的野心可见一斑。知识消费的发生与完成,形成逻辑自洽的生态闭环。
“知识付费”市场处于且行且探索的快速成长阶段。形态各异的产品以音频、视频、直播等为载体,迅猛发展。而在知识变现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处于不稳定成长期,商业模式仍存在变数。目前的主要变现方式为广告收费,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广告费用,即平台广告分成,是内容创业者的大部分收入;前端收费,“知识付费”的主要收费模式,包括按次收费,订阅式收费以及会员收费等,即在内容消费者获取知识前先收取费用;后端收费,即打赏模式,消费者可自行选择是否在获取知识后支付额外费用,这一收费模式在直播平台中流行。“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经历了2016年的爆发,未来,“知识付费”市场仍将不断变化形态。根据供需关系来看,优质和稀缺资源的高效生产者是让产品流量稳定的前提条件,也将会是内容创业者的必争之地。其次,细分领域,尤其是专业领域的知识产品会越来越多。以分答为例,专注于提供职场,健康,技术等专业领域的付费知识。再次,“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容消费者的信息选择恐惧症,却仍采取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如何将问答式的“知识付费”转变成长期系统性的知识获取将是内容创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