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回来,我赶紧打开小鹅通,听凯文博士的关于心理学的讲座。这学期自从选修了陶教授的心理学课程,学到了许多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我是一名中职教师,我所面对的对象正好是问题多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以前都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会把自己的心门关闭起来,不跟父母交流,有事情只会埋藏在心里,一旦爆发出来,就难以收场了。所以,我想多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出现问题能更好地应对。
凯文博士是北大心理学的教授,他在医院做了六年的心理医生,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据他介绍,中国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人员太少了,才十几万人。而我国有二三亿人有心理问题。这个行业缺口太大了。经济越发展,社会压力越大,上班的人压力大,上学的学生压力也大。最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部门共同发布了《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其中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到总人数的32%;77%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家暴……看看这一个个数字,让人看了直后怕。如果说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精神有问题,那可能是原生家庭问题,如果一百个人当中有30个人有抑郁症,那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
现在学校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教育越来越内卷。升学率和教育要高质量地发展,很多人以为可以划等号,于是重回题海战术的教学框架内,每天都是机械式地让学生做题,考试,没有其他的活动,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了自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原有的活泼特性被无尽的做题代替了,思维也变得呆滞了。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因为成绩没进步,心理压力很大,焦虑的症状不断加深。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一旦下降,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心理也会出现问题。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学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育人方面,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个体,如何做到有效教育?对于考试焦虑及抑郁症的孩子如何来预防和教育?我想,如果老师们不懂点心理学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失去方向,导致很多隐患的存在。
小林(化名),平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但心理压力大,进入了初三毕业班,学校要求高了,家庭的期望大了,心理总是觉得沉甸甸的,总怕自己考不好。每次临近考试,他总是很紧张,总是复习得很晚,睡觉也睡不好。进入考试的时候手发抖、出汗、心慌,总想上厕所。明明会的题大脑却一片空白。与此同时,他很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可是他越紧张越考不好,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考试的分数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久久不能移去。
像以上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种症状的产生是由于长期对考试的担忧造成的,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减轻这种焦虑呢?我觉得老师发现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应当允许、鼓励、引导孩子适当地放松,把自己放到一个平稳、开阔的心理环境中。可以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将考试动机调整到适当水平。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训练,让他把自己心中的消极情绪写出来,一个一个地自我质辩,运用自我暗示中的替换规律,将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消极的思想就会慢慢萎缩,最终被替换掉。
有抑郁症的孩子总是表现出闷闷不乐,在他们的世界里,好像一切都毫无兴趣。他们会感觉生活很无聊,常常感到莫名的压抑和痛苦。每当情绪低落时,总感到浑身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虽然极力控制,但依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非常敏感,在他们的内心里,有时候特别希望别人重视他,有时候又希望别人不要总是针对他。这种矛盾心理让他们每天处于焦虑之中。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要平等对待他们,不对歧视学生。要跟学生一起,鼓励他们走出自己心中的阴影,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陪伴孩子动起来,在运动中让他们消除压抑和焦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