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作者: 藏品鉴赏Zoe周凌霞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6:51 被阅读0次

名字的曲折来历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马踏飞燕”大家都知道啊,说这不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嘛。这名字从1971年一直叫到了2018年,叫了快半个世纪了,突然改口了。那么这名字谁起的呢?据说1971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去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对这件器物特别感兴趣,陪同的工作人员就问,“我们都管它叫‘马踏飞燕’,您觉得合适吗?”郭沫若听了以后说“这名字起的好。”为什么这名字起的好呢?因为这名字特别文学。可现在突然觉得这名字不好了,改了。文学改科学,科学讲究严谨。

2018年6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新闻发布,有关专家一致坚持用“铜奔马”这个名字,说这名字“科学、准确、规范”。这科学、规范可以啊,但不准确啊。那鸟儿哪儿去啦?有人在乎过那鸟儿的感受吗?蹄子下面那鸟儿,确实不是燕子。这燕子的标志清晰啊,是尾巴分叉儿。这鸟儿的尾巴不分叉儿。平切,挺直有力,看着不怎么灵活。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东汉有个文学家叫张衡,他写过《东京赋》。《东京赋》中有这么两句,叫:“龙雀蟠蜿,天马半汉。”这什么意思啊?龙雀盘旋飞翔,天马肆意驰骋。那“龙雀”是什么呢?就是一种鹰隼。所以有人就觉得它不叫“马踏飞燕”可以,那它也应该叫“马踏龙雀”或者“马超龙雀”。但这名字还有人认为不够科学。你们要知道科学的表达多数的效果比不上文学表达。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铜奔马的发现

那这铜奔马是在哪儿发现的呢?是在甘肃武威。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依次设立了四个郡县,史称“河西四郡”。你听听这名字啊都非常地文学。它依次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你们想想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路走来就能看出西汉的大气象!

我们说回这件文物。这文物什么时候发现的呢?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挖防空洞,这种防空洞叫“人防工事”。1969年9月初,武威的新鲜公社新鲜大队,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新鲜乡新鲜村。这村儿的农民在一处黄土高台开始挖地道。挖到十多米深的时候,就挖出了一段青砖墙,这农民就以为挖到了“雷台”的内部。这雷台呢,就是用土夯起来的高台。它有多大呢?大概有足球场那么大。高度约8.5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这种高台,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建筑形式。土台为基础,在上面层层建屋,工程巨大。历史上自战国到魏晋时期,特别盛行筑造这种高台。它从明朝开始,挪作他用了,老百姓在高台上供奉雷神,所以就顺嘴叫雷台了。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铜奔马出土地——雷台)

看见了青砖墙,几镐头下去,“轰隆”一声,这青砖墙就凿出了一个大洞,顿时阴寒的气味扑面而来。大家都好奇地打着手电往里看,这一看就害怕了。说这里头可全是“妖怪”啊,正奔着洞口来呢!在场的农民谁见过这阵势啊,一个个都吓得不轻。但人啊,什么事儿都想探出个究竟。等了一会儿,大家心情都平复了,就鼓着勇气往里看。这一看,里头可不是妖怪,全是铜车、铜马、铜人,旁边还有棺木。就在大家都没闹明白的时候呢,生产队长就组织大家跳进去,把里头的铜人、铜马、铜车全部装进了麻袋,用架子车运到库房给封存起来。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古墓内部)

雷台发现古墓的消息就传开了。当时县里管文化的干部听到这消息呢,就觉得这事儿可不能小觑啊,赶紧就组织人奔向了雷台。经过现场勘察,发现里头还有大量的残存文物,就向领导作了汇报,然后所有人就奔了这新鲜公社。你们要知道这青铜器啊,在地底下埋时间长了它非常地脆。尤其东汉以后的青铜器,含铜量低,又铸造的薄,所以大量的马头、马蹄都有破损。工作人员就向上级作了汇报。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就前去武威调查。工作人员进入古墓后呢,经过详细的勘验,明白了这墓葬的结构。

这个墓室啊,分前、中、后三个主墓室,前室左右有两个耳室;中室只有右耳室,没有左耳室。与其他的墓室相比,后室显得非常小,没有左右耳室。汉墓的耳室设置很随意,多少不一。就是说汉代墓葬规制不是那么严谨。所谓耳室呢,就是像耳朵一样的小屋。

大量的铜车马和仪仗俑呢,包括这件著名的铜奔马就陈放在这里。一共多少件呢?99件,差一件100件。这座墓葬里还有铜灯、铜壶、铜尊、铜熏炉等等。其他各种文物有几百件,铺地铜钱近3万枚。这批文物啊,中间有一匹造型奇特的马,就是后来被甘肃省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的“铜奔马”。当时这马除了颜色剥落外,马头上的几绺鬃毛也掉了,脖子上有好几个洞,马蹄有3个空着,马尾巴也断了。当时就没有人认为这文物重要。所以这马就窝窝囊囊地呆在了墙角。

铜奔马的“走红”

第一个中国对外的大型历史文物展览筹办,本来铜奔马并没有入选,但是在法国和英国大使的一再要求下,铜奔马参展了。铜奔马到了法国和英国,一下子就轰动了,博物馆跟前都排起了长队。后来到美国展出的时候,铜奔马已经成为巨幅海报。为什么用马做海报呢?因为马的文化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西方人看马比我们还亲,游牧民族亲马,农耕民族亲牛。所以西方文化对马的感受强烈。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马踏飞燕”中英友好纪念铜章)

从1973年到1975 年,两年多的时间内,铜奔马满世界跑,巡回展出,大概接待了500万人次。所以郭沫若还写了一首诗:“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1973年11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中的铜奔马)

马啊,在中国人心目中处于“六畜之首”: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之首是因为马是战争工具。豕就是猪。马在古代征战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汉书》中就这样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西域产良马,可以补过去中原马的速力不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从西域引进良马就是在张骞出使西域期间,在乌孙国,就是今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获国王赠予的1000匹乌孙良马。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铜奔马的塑造是东汉时期的马,理论上是这些引进马的杂交后代。有意思的是,这马的同一侧两条腿同时向一个方向伸出,就是我们俗称的“一顺边儿”,这一姿态在我们日常所见的马的奔跑中是看不到的。这种步幅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对侧步”,据说大宛马走的就是对侧步。因此,有人根据铜奔马显现对侧步的造型认为,铜奔马的原型就是来自西域的大宛马。还有一种说法,说它就是汗血宝马。但也有人认为,铜奔马的外形不仅显示了大宛马快速稳定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蒙古马的一些特性。比如它的肌肉厚实,身体略显粗壮,这就说明它不是纯种的大宛马。实际上汉武帝引进良种马以后和本土马杂交,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马。这件国宝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汉代的雕塑水平之高,更重要的是汉代不羁的艺术表达。

相关文章

  • “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名字的曲折来历 “马踏飞燕”大家都知道啊,说这不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嘛。这名字从1971年一直叫到了2018年,叫了快...

  • 「文物大讲堂」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云雀。是中国旅游标志,现在正于美国自由女神像竞争世界旅游标志。 1969年出土于...

  • 为什么是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这四个字相信有很多人会觉得耳熟,至少也听过。 我对它的了解源于2009年和同事去成都出差,那时候才知道马踏...

  • 马踏飞燕

    几年前到甘肃旅游。看博物馆。见到马踏飞燕原件。原件本来在国家博物馆,虽然出土于甘肃。正巧甘肃有丝绸之路展览。原件又...

  • 马踏飞燕

  • 马踏飞燕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 有可能将“马踏飞燕”更名为“马踏飞鹰”。 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名的“...

  • 马踏飞燕

    葱翠的草原之上 传荡着历史的嘶鸣 奔腾的马儿 载着青铜盔甲与古纹长剑袭来 那是浸满了血泪的纹路 狂风在铁蹄下走过 ...

  • 踏马飞燕

    我用这踏马的燕儿换一杯酒 我用这云遮的月亮求一壶伤 你看那棋子折弯千年的历史 你看那蝼蚁溃败百世的提防 她有张百年...

  • 马踏飞燕

    文物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

  • 马踏飞燕

    是汉代雕塑的典型代表,出土于甘肃 铜奔马昂首扬尾,头微左侧,三足腾起凌空飞奔,只有右后蹄做支点落在一只奋翼而飞的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踏飞燕”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件文物有什么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d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