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吃饭是世界上最简单的问题,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到了吃饭的钟点,被妈妈唤一声:“吃饭拉。”有时候捧着书本或着赖在电脑跟前还不肯挪座,直到叫了三五声才极不情愿的起身,慢腾腾的坐到桌子边上,碗一捧,筷子一拿,理所当然的吃那一桌子的饭菜。
妈做菜的水平相当了得,人又勤快,总是荦素搭配的有条有理,这也养成了我爱吃菜不爱吃饭的坏习惯,被我妈称做菜老虎,光这样不算,有时候遇上我妈的偶尔失手,我还忍不住挑三拣四:“妈,这菜咸了呢。”“这菜淡了”“这鸭烧得有点糊了”“牛肉有点肥了”。我妈听了总是气刺刺的回我:“我又不是大厨!想吃好的上馆子去。”每每听她孩子般的生气,就觉得她小题大作,不就是提个意见吗,也至于那样。
直到自己成了家,单独开了伙。起先也是兴趣十足的,厨房里添了各式调料,工具,甚至买了烤箱,那时觉得自己肯定是能当个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妻子,不就是做饭吗,我对做美食的兴趣那是相当的有啊。也曾保持着每餐至少两菜一汤,花样不断,逢着高兴还能做些特别的,满足一下口舌之欲。但日子一久,才觉得曾经被我认为最不是问题的问题——吃饭,现在竟然成了大问题。首先是每天吃什么,一天三餐呢。就算早餐好解决,早点铺里品种也够丰富的,那中午晚上的两顿正餐怎么办,就算可以两餐并一餐,吃了上顿留点下顿,但这一餐要做得够量够质也成了问题,不能天天就吃白米饭啊,吃什么呢?菜市场里走一圈,无非也就是那些蔬菜和肉,鱼肉类的倒简单,简单的蔬菜就真是麻烦,我经常在菜市场里兜了几圈也不知道吃什么,结果还只是按我的购菜原则挑了些常见的,我的购菜原则是:其一,不易存放的不买,因为常常早上买了回来,却因为没在家里做就不得不放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像蕃茄、洋葱,辣椒之类的我钟意,放上一两天,没问题,本来觉得土豆也算是易于存放的东西了,可我时不时就能在家里的菜篮子翻出长了芽的土豆,这比那些软掉的辣椒还可恶。其二,清理麻烦的疏菜不买,有些菜,洗摘得花上半天的功夫,这些我是很少买的,比如说香菜、芹菜、菜秧等,我曾经因为洗一斤的小菜秧而差得脊椎病发作,就再也不买那种细小的菜秧了,而对那些藕、胡萝卜情有独衷,正因为这样,每每回娘家,我第一个要求就是我要吃筋脉复杂的绿叶蔬菜!
就算确定了吃什么,还要考虑怎么吃,清蒸、红烧还是酱爆?一盘菜主料什么,配料什么,佐料什么?拿什么做汤,要不要加些辅料?问题,都是问题。我从一开始的兴趣盎然变成了像要做解析题一样痛,也曾一度在楼下的小饭店解决,但是每次饭毕之后又顿生懊悔,一盘麻辣豆腐竟然还要还要七块钱,豆腐才多少钱一块嘛?!在计算了成本及饭店利润之后,心有不甘,决定下次还是要在家里解决吃饭的问题,可是……我又回到起点,像一个怪圈。
窗外又飘来了邻居们饭菜的香味,而我,一手拿矛,一手持盾,呆在屋子中央。
吃饭,怎么就成了问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