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事了两份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从3月到8月在培训机构做事,8月底侥幸入编,成为国家的人,在学校开启“教书匠”生涯。两份工作都算是专业对口,甚至在培训班的活儿更加对口,接触到了高中的学生。
找工作总是困难的。2月从天津回来,其后得知考研落榜,在这一个过程中,整个人依旧浑浑噩噩的。直到某一天,上午10点起床,空着肚子,感觉生活灰暗,如果再不努力,便要被放逐了。收拾好,骑上自行车出门了。开始的愿望纯粹而简单,只要找到一份糊口的兼职,再去找一份家教之类的工作,便能够继续走考研之路。在整个片区晃悠晃悠,低血糖带来的头晕催促着人要早点歇下来,饱餐一顿,而我自己却不想就这么结束。找到了一份中午送餐的外卖员兼职,谈妥之后第二天就能够上班,养活自己。但在临上班前接到电话,说是不需要了,挂了电话,继被欺骗的信任感缺失之后是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又该何去何从呢?
为什么会找上培训班这份工作?网上投简历呀!投投投,就被培训班拉走了,甚至笔试都不用我做完,分区经理拍着胸脯跟我说:“只要你跟我去,马上给你安排好住宿……每个月有xxxx,一节课再给你XXXX……”在没有得到另一份工作承诺的回复之后,打包行李,奔赴瑞安。
本来想着换一个生活环境,去感受一下最美温州话——瑞安话的魅力。嗯,刚一上公交车就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果然在温州这个小地方,十里也是不同天的。很软,很糯,音节承转之间会圆一点,听着像五月的粽子吃到嘴里的样子。初听不喜,但禁不住公交一站一站地报啊,总是在适应。而后,盘桓在宿舍到公司之间的小片地方,并没有时间与机会再坐上公交了。
这一份工作,没有竞争的压力,而接收到的学生都有迫切学习的动力,无需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过得很轻松。在空闲的时间段里,早上起床跳绳,再延续背单词的习惯,多余时间就坐在落地窗旁边的位置上晒着太阳看书,当然主要是晒太阳出汗,看书是其次。吃过午饭,回去午睡,睡醒就可以过来打卡上班,正式的高峰期是在晚6点到10点,要帮助初中生完成每日作业。像是自己上了一个晚自修一样,忙忙碌碌,问题很多,想歇一会儿都很难。
临近中考,时间推着你更加忙碌。在培训班做事,酬劳很直接,按活拿钱,做多少事,拿多少钱,比绩效还绩效。5月、6月这两个月都上了80来节课,每节课2小时,且都是在半月内完成,与一个月总共的小时数比一比,就知道有多辛苦了。买润喉糖的钱摸出来都有一大把了。虽然月季工资引得众人感叹,但个中滋味也就自己尝一尝,真让我再反身回去那一段时间,打死也是不愿的。
在7、8月反倒是空闲下来了,多数同事也趁此机会回乡探亲。我也捞到了负责暑假培训班的机会。事情不多,但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十人左右的小班制在外国风靡,引进中国来也是煞费苦心,但不见得真能适用。
小班制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中熟悉每一位学生,以此来因材施教。孔丘说要因材施教,小班制能很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但现代教育还有另外一个议题需要探索:有教无类与学生薄弱自主性的矛盾。孔丘作为教师身份生活的年代很幸福: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要求学习。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凭借自身的学识,在乱世中存活下去;高层次的是达到儒家大道能通行于世,自己坚持的价值观能够被承认接受传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永生”。
而成为孔子学生的方法也简单:恭敬献上束脩。孔子正式弟子有72名,记名弟子3000名,这三千余人若是让现代中学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三年一届,一届50人计,那也得60届,180年才行。所以孔圣作为教师是成功的,桃李满天下,这也是他走向圣人的起点。奔投孔圣门下的人都是一心向学的,其中不乏定有他求,一如冉有,但架不住学费便宜,像颜回也能凑足十条腊肉入门,又有勇者子路、外交官公西赤等等性格各异弟子,孔子因材施教之基是学生向学,而非强按牛喝水。
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生未经筛选,适龄儿童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都享有国家教育资源,不平等但尽力平等。况乎此权非能剥夺,连学生个人都不能够自主放弃,是谓“义务”。一概而论,义务教育有大大的好处:一则提高全民族知识水平,二则减少社会干扰因素,三则解决就业困难端,四则促基建发展……多的暂时提不出。但细究之下,却处处出现问题。知识水平提高并不代表素质的提高,曾记否,熊猫烧香?整体素质的确在提高,在飞速提高。教育领域不因噎废食的前提是趟过了这条河,摸出了一条靠谱的道路。有学生追上来问我:“老师老师,你有没有觉得中国的教育很失败?”我虽然惊讶于学生的思维,但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坚定:“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是一个失败品?”学生眨了眨眼睛退去了,我自己却在自问中败下阵来,我的的确确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失败品。从教育部把“素质教育”裁换成“综合素质”,又在修修补补各项“核心素养”条款的过程中看出来,“素质”一词包含了太多意向,至今中国教育界的大能者尚未明晰作为一个现代学生,一个现代中国学生,需要具备有哪些素质。中国教育怎能不盲目?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为善,育人成才。有人“善”,有人有“才”,成为“善才”的人寥寥无几。在大方针难以贯彻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只能教最基础的,比如不能打架、吃饭不说话、有危险就快跑……如果要传授一些柔等于哎木除以v、半岛是陆地伸入海洋部分之类的知识,真得要学生的悟性了。想要往上走的自然就跟上了,咬咬牙也会跟上。如果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不论是来自家长的富足还是其他来源的诱惑,自然也就驻步不前。相信我,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对接手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待之,只有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放任,才会赢得教师的“轻视”,继而将之视为“毒药”,排出课堂这个体系外。是自己而非他人,决定了自己遇上的是热脸,还是冷屁股。如果资质不能成“善才”,那我宁愿你成为一个善人。
多读点书,在一个较宽松的氛围下成长,强健体魄,修炼心灵,以应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现状是教育作为国家大计为诸多社会人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毕竟不是谁爸都是xx刚。急匆匆地闯入社会,不论是自愿还是被淘汰,尚未成熟的稚体与心灵,在见多了黑暗与残酷之后,难免会扭曲。“稀者为贵”,可贵的不是稚嫩与弱小,而是出淤泥而不染。在看见诸多学生受伤不能下楼的情况下,向领导建言是否能教学生一些前滚翻,侧滚翻之类的动作,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保护能力,降低学生在突发情况下的受伤概率。领导说:“避免受伤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们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做合适事情,而不是下课在楼道里追逐打闹。”此言有理!
在国产剧《十八岁的天空》“实力论证”和学院派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仁心治班”成为我指教班级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行动方面出现了“仁心治班”的对立面——拳打脚踢。事实证明,都不对。我的努力都看得见,但显然努力错了方向。工作一途漫漫兮,我得先找到绳子,再去找绳子的头尾才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