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4-29 经济学课——人性与稀缺

2018-04-29 经济学课——人性与稀缺

作者: 7号宇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2:08 被阅读0次

    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非常成功,但要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学习另外一种智慧。

    经济学不难明白,也不难背诵,难在一刻不忘地运用。

    人类面临着4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相互依赖,需要协调。


    一、经济学视角

    1、同金融学课开篇就讲故事一样,经济学课的开篇第一节——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二战期间的故事,让你体会经济学的妙——经济规律普遍存在

    2、马粪争夺案,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另一个故事,探讨了公平与效率。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效率决定了公平。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我们人世间各种制度的安排,更重要的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看它怎么样指导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有一种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聪明,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你需要比较,经济学教你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同时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破窗理论的荒谬在于忽视了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的见的东西。经济学训练人怎么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怎么样才能通过想象力来进行正确合理的比较和选择。

    4、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如何致富,国家怎么富强的学问。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其专门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以上4点为统率整个课程的基本方法论。


    二、人的本性

    1、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人们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不理性承受的成本和代价不是那么高,人们就宁愿不理性,如果足够高就会变得理性。

    2、人是自私的→他有爱心→爱心有限,爱心不能扩张→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亚当斯密二分法看人性,也看清了我们对付这种两面性的基本方法:在小圈子里面,我们讲的是爱心;在大圈子里面,在陌生人的范围里面,我们讲的是规则。他替市场经济找到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视为市场经济之父。1950年的文章——《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3、1958年的文章——《我,铅笔》,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4、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三、稀缺与选择

    1、我们把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前提上,但稀缺并不是一个假设,它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原因有两个:

    1)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2)人的需求在不段变化,不断升级。

    稀缺的含义很广:有形物质、无形资源、时空、地理位置、信任。

    2、稀缺——东西不够——必须选择——选择标准——区别对待——歧视,四个概念是一体的,稀缺必然导致歧视。1978年美国“巴基诉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案”。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谁来歧视及歧视的后果谁承担)。

    3、凡歧视必得付代价。歧视有两个最根本的起源:1)偏好;2)信息不对称。不管哪个起源,只要歧视所付的代价越高,人们越会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歧视。

    4、在现实生活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商业银行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如美国次贷危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4-29 经济学课——人性与稀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m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