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是北大教授薛兆丰在得到APP开设的在线课程
概述
课程第一单元讲的是人性与稀缺,属于整个课程的基石。
稀缺是现实世界的基本事实,面对稀缺我们不得不作出选择,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区别对待,也就是经济学上的歧视。
凡选择必有歧视
稀缺是基本事实
产生稀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会不断升级的。
拿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来说,以前生活比较贫穷的时候,大家可以只要吃饱就很幸福了,后面慢慢的大家开始追求营养均衡、追求口味、追求食材等等。
在互联网公司,需求方往往会有提不完的需求,负责干活的技术几乎没有喘口气的机会,只能埋头苦干,这也是“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的真实写照。
面对稀缺必须做出选择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只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实现一部分需求,这就需要去选择先实现哪些需求。
还是以互联网公司做项目为例,技术就这么多人,需求方只能给需求定优先级,再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再根据人力情况把优先级的需求砍掉。
“要么砍需求,要么砍需求方”
凡选择必有歧视
排优先级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哪些做哪些砍,在这个过程里往往会有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对需求进行区别对待,一部分被保留,一部分被砍掉了,这就是经济学上的歧视,它是一个中性词。
歧视不可避免
找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招聘要求会写诸如“硕士生优先”、“50岁以上不考虑”这样的条件,这就是一种歧视。招聘的人也希望自己可以跟每一个对职位感兴趣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了解去选择最合适的人才,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他的时间是有限的,空缺的岗位也是有限的,所以他只能对所有的简历进行筛选,选择一部分人来进行深入交流,最终就算有多个合适的候选人也只能选择一部分进行录用。
所以只要稀缺是存在的,歧视就不可避免
歧视的起源
歧视有两个根本的起源:
- 偏好
比如公司的老板不喜欢天蝎座,那么招人的时候就会有一条选择标准:天蝎座不要。 - 信息不对称
比如公司员工年龄都在50岁以下,对50岁以上的人了解甚少,而且要去了解50岁以上的人成本非常高,这时候就会不选择50岁以上的人。
歧视需求付出代价
但歧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还是以招人为例,可能被企业过滤掉的简历里有更合适的人才,这就是歧视者要付出的代价。
歧视的情况越严重,付出的代价越高,反过来,如果歧视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人们就会减少歧视的发生。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跑到大城市去打拼,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城市竞争更加激烈,歧视带来的成本也更大,所以在大城市更有可能被公平对待,尤其是对“少数派”来说。
歧视的作用
有时候歧视是有效率的,比如招人的时候对简历精选粗暴的筛选,大大节省了招聘人员的时间。但企业主需要考虑的是自己设置的标准是否恰当,歧视带来的代价是否能够承担。
最后
歧视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歧视也分不同的程度,歧视程度越高付出的代价也越高,但歧视也是合理的,是有效率的。所以需要我们慎重的设置选择标准,兼顾代价和效率。
回到互联网公司的例子,面对稀缺这个基本事实,重点的工作是慎重的去考虑使用什么标准对需求进行取舍,这往往也是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