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期中考试成绩,又惊喜又心疼。在高中如此普及的上海,进入中职的孩子是一个特殊群体,都说这里不看分数,但好分数的孩子还是让我刮目相看。
有两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个,是女生,刚开学一周就来找我,三两句就哭了。小姑娘清秀文雅,是住宿生。说学校每天只给6:30-7:30一个小时晚自习,所有人拥挤在食堂一楼闹哄哄,一到点就解散。功课没做好想换个教室继续?——NO,不得在校内晃悠,必须马上回宿舍;那回到宿舍继续?——NO,宿舍人人都在高声聊天打游戏,没有一个清净的地方可以用来做作业。我劝说她走读,无奈家实在太远,她说特别想学习没地方好着急,她说心思总在功课上室友都疏远她了好着急,我听了一样着急,大环境的力量是反向的,难为一个瘦瘦弱弱的内向女生,用强大的内心对抗着纠结着。我给她的建议是个人扭转不了集体,爱学习就一定顺着心意去学习,但过分孤单人也会分心,所以无论如何找一个(只要一个就够了)好盆友可以同出同进,用这点安全感来支撑她的专注。当然我觉得自己的劝慰是很有限的,真正让这个女孩自信和快乐起来的,必须是有这样一张她凭自己努力得来的成绩单。所以看到她位居第一,我真有种笑着哭了的复杂心情。
另一个,是男生。我班男生少,都是一米八以上的高瘦个子,唯独他。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个头不高,很沉闷,也明显无法和其他男生混在一起玩。开学很久的时间里他的中药默写成绩都堪忧,加之闷闷的性格让我非常担心,有次偶尔的机会我提到有些班级专门指定一个学生不值日专门倒垃圾,结果他就主动找到班长说愿意承担这个活。这事有个前提,因为他身体不好班里值日是不排他的。开始我也没当回事,口头表扬了他主动担责,甚至有几次垃圾满了他没到我还责备了他,当然他一如既往的闷闷的回应然后默默的倒掉。这样一做眨眼整整半个学期过去了,一天少说也得倒3次吧,后来我就有点感动了。他还有一点很好,就是每次周记都写很多很多,而且文笔极好极好,就是那种一看就知道一直在看书而且已经懂得筛选的爱书人。找他谈话过几次聊不起来我也只能借周记回复多写一点,总是鼓励他别被眼前的成绩打倒,厚积薄发。说实在的这些话说出来多少有点套路,所以当我看到他真的厚积薄发出前三名的好成绩时,突然好激动!
相比之下有几个原先高分考进来的几个学生,这次跌的惨。原因挺一致的,在社会上认哥认姐认干爹,拉帮结派小团体,社会上并不都是坏人,但好人不坑小盆友——这是读高中的孩子难以想象的吧,这是重点高中的孩子想都不会去想的吧,这也是这个学校招收最低标准是硕士学历的老师们叹为观止的吧,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只有做不完的题和补不完的课,功课已经让我们累奔溃,从来不曾感知过这样的世界!我们总说青春电影拍得太疼痛太暴力,但看到他们才知道那些事情还真有!两条不同的路,风景如此迥异。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家庭监管不力已久,很容易被带跑偏,但他们碰到这些所谓的大哥大姐的挑衅,不是想到报告家长、老师、学校,而是拒绝被打探,情愿混为一摊。难怪老教师们说防火防盗防怀孕,哪怕真出事是极少数的案例,但听闻他们小小年纪有这么复杂的社会关系还是头大到不行。
半学期的班主任,总结下想说,高中还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合适的选择。不是高中那些翻来覆去的题有多大意义,而是未成年的孩子需要一个单纯一点、阳光一点的生存环境。我们学校的大部分班长都是由随迁子女担任的,这类特殊的孩子中考成绩足以进入市重点,只是因为爹妈在上海打工积分没够,想留在上海上学就不能考高中只能念中专。看到这群品学兼优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希望他们像一团火燃烧起来,让这里也想读书的孩子感受一下另一个世界里最最平凡的学习气氛。还有一点,由于政策的原因,我入校后渐渐明白了,其实哪怕她们再努力再优秀,未来对他们开放的大学和专业也屈指可数,质量一般,他们所谓一个年级才有1-2人能考入的学校是普通高中生垫底都不屑填写的选择。不忍心把实话告诉他们,他们是懵懂的,我安慰他们也安慰自己:也许体验一份打拼的精神比打拼的结果更重要。
想起入校时我们中药组一个曾经留校任教的老师说,一定要当班主任。——为什么很多人避而远之的工作他干了二十几年还饶有兴趣呢?他说,这里,你要当班主任,你所亲眼看到的人情冷暖,是哪里都不多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