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多么美的意境,听到这四个字,就想做些事来映衬一下,使心情舒缓开来,才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么有品质。
可有时候,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我,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大公司,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全面,地理位置不仅是上海,还是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各有利弊。不过对于真正想用心去学到东西的人来说,一定都会有收获,通过勤奋付出,磨练成长,才能提升自己。初到上海,被这个欲望大都市给诱惑住了,大街小巷,高楼大厦,高档商场,琳琅满目,感觉自己身处其中,身边的同事又多为设计师,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都市人。一切欲望,如石子投入湖中,荡漾出一圈圈水波纹,越来越大。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和朋友学会了使用现代流行方式,刷信用卡,蚂蚁花呗,效仿各大公众号推崇的精致生活(其实我们过着的不过是营销者为我们营造的高质量对得起自己的欲望生活),希望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欲望大了,幸福感反而低了,自己当时也不明白,只晓得钱总是不够用,每月拿了工资到点还信用卡,忙得不亦乐乎,月初乐活,月尾吃土。可是仍然觉得都市青年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也是其中一个而已,尝尝鲜。这样的消费理念父母是全然不能接受的,很容易起冲突,当时的自己认为是父母消费思想太过于保守了,觉得自己很能干,能挣钱,也能花钱。在自己不断成长收获的一年多,为了一个词“不将就”,第一次做出了果断的选择――辞职。刚毕业,技能还没有学扎实,经验也没累积到,职场定位还不明晰的情况下,我竟然选择了辞职。都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容易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可是当时的自己并非突发奇想,也是左右掂量,才敢做出选择。还记得,当时的离职理由大概是:“感谢公司的栽培和部门领导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由于自身原因,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去发展。”
这些都来源于自己的一个咖啡馆梦。自己想得很美:辞职后回到家乡江苏,通过在咖啡馆打工学做咖啡,学习咖啡馆开店经营,等到攒够了钱,过了7年,到了30岁,开始回到家乡县城或市区开一家自己的小店。继续学习,提升学历,在真正做自己的这条道路上,遇见对的另一半,养家教育孩子两不误,还能随时照顾家里的爸妈,不用请假,不用为难,不用长途跋涉,一路奔波,不用把时间都耗在来往的路上。现在想来,这不就是我的父母给我的生活模样吗?父亲是手艺人,在小街上开着一家伴随我成长的门市,已经二十几年,母亲是家庭主妇,两位虽然不是单位员工,但是工作也很辛苦,可是陪伴孩子的家庭生活就很丰富。原来一直以来对此家庭模式,我是羡慕的,还有怀念之情。有位哲学家说过,“成年人所不断追求的东西,往往是童年的缺失和怀念。”
做着这样的咖啡馆梦,很长时间都没有醒来。
当时是裸辞,隔行如隔山,找工作的艰辛当时毕业没有体会过,辞职之后重新找工作才明白。在没到半个月,身体的原因被父亲将我接回了家,以为是大病需要休养,每天三顿按时喝中药,劳累的母亲,也让父亲操心不断,更得知辞职没有和家里商量,更是气不过,每日争吵不断,当时的我还带着欲望都市的性情,天真做着梦,坚持着自己。如此那般的自私,迷了心窍。
半年后才重新踏上继续成长的道路。
你的思想和格局,决定你能走怎样的成长之路,每条路都会真实的告诉你所需要明白的道理。
当时我的那些想法,已经在大城市被同化了,坚持了好一阵。
辗辗转转的成长路,其实,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后悔与遗憾,随着心走吧,皆是平凡人,不管是否公平,选择权确是每个人自由的专属,勇敢地迈出自己想要跨出的每一步,只要你能付出更多的勇气去承担你所跨出去的这一步,那就够了。
话说回来,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可不能光说不练,既然想要做成事,就要学会有得有失,具备开始这件事的资本。能力和储蓄总得有一个,这个才是基本保障,不然可能只算得上不成熟的瞎扯,没有这个保障,凭借自己的本事很难与梦想再近一些。欲望小一点,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珍惜在乎的人和事。
如果只想做一个安居乐业的人,那就过好规律的生活,稳步前进,也必然因为认真进取,变得精彩。
人生选择有很多,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知道,希望平安幸福,努力生活。
不要心比天高,先学好走,能吃苦,能坚持,做好为人和处事,再跑也来得及,只要心中热情不熄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