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评价:
1、噱头很大,“四个孩子的妈妈照样拿哈佛学位”,光看副标题,就有想了解的冲动,“她到底是怎么做的,这么忙,为什么她还能做到”,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抱着敬畏之心,这本书我读了好久都没有读完,大概自己潜意识里,会觉得,如果读完了,我还是没有成功,那岂不是太失败了,人家那么忙都能做到,而我却还一事无成。
2、逻辑很乱,我理完全文思路之后,发现作者每个章节的内容和她章节的标题关联度不大。如果光看标题,摸不到全书的脉络。而章节中的小标题,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同时,不同章节中的会有内容重复,虽然标题名字不一样,举的例子不同,但是阐述的道理一致。这大概与作者的写作顺序有关的,全文是按照作者如何决定去读哈佛,准备考试过程中是如何努力的,考上哈弗之后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哈弗毕业之后的生活,这样一个时间脉络来写作的。所以,当我要提炼方法时会发现,每个阶段都都会遇到可以用同一方法解决的不同问题,所以才觉得混乱。当然如果你是把它当初一个励志故事来看,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我自己一开始,就是把它作为致用类的书籍来学习的,我就是想看看,作者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我可以借用。
3、事例丰富,详实,能让人感同身受,也透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折射出平时我们都了解而没有实践的小道理。就像作者在结语中所说的,“祈愿我的经验能成为你前进的助力。”我觉得这个“助力”用的十分到位,不是“动力”,因为,“动力”只能来自你自己。
全书脉络:
按照提取方法论的目标,我试着将全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如何迈出通往成功的第一步;第二,如何更有效的接近成功;第三,适用于生活的小道理。
一、如何迈出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1、解开畏难情绪的枷锁
我们的人生正是因为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才要靠想做的事情来解脱。不要总想着,等我有时间、有能力、准备好了,再去做我想做的那些事。人的一生太短,而我们想做的和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没有时间让我们一件一件照顺序来。所以,那就一起来吧。先动手做想做的事,自然会挤出时间做必须要做的事。
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被自己的想象打败,还没有开始就会先考虑失败了会怎样。其实,多数时候不是因为某件事情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所以变得困难。因此,做之前不要想,先做了再说。
2、找到你最想做的那件事
虽然文中提到“所有事情一起做”,但并不是说把你想要做的所有事情一起做。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你是把几件你想要做的事放在一起做,却没有合理的分配好“轻重缓急”,就很容易陷入“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好”的恶性循环中,甚至很有可能会把想要做的事情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毁了它能带来的满足感。
因此,当你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的时候,应当审视你的内心,把最大的精力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最想要做的那件事上,其他必须要做的事能省就省,要不就降低标准,或是请他人代劳。这样一切都会迎难而解了,毕竟我们在没时间的时候,效率往往是最高的。
3、草率计划,立即行动
不要总想着准备好了再开始,要边跑边想“怎么走下去”,还没有做之前不要想,先做了再说。我们之所以迟迟不能开始,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而我们那么害怕失败,是因为动手之前想太多了,被自己的想象打败,还没开始就先认输了。
要知道,第一步是最耗力气的。因为,静止时的摩擦力系数比开始运转后的动摩擦系数更大。所以,我们只要先冲出去,让事情运作起来,时间就会跑出来。而且,只有先踏出“第一步”之后,才有机会慢慢修正轨道,思考其他途径,并设法找出通往目标的方法。
二、过程中如何有效接近成功
1、从小事着手,简单入门
凡事入门,第一步先选“简单的事”来做。有句古话叫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为了不让关键的第一步成为心理上的负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从容易着手的单纯的事物开始。比如开始一个新的领域的学习,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先从一本书钻研起,锁定单一目标,反复练习,不要贪多。
当然,你的理想可以远大,但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小、具体、且可执行,这样才可能一步一步的收获大目标。
2、将时间价值最大化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长度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分钟中你做的事情和别人不一样,那时间的价值也会不一样。我们学习时间管理不是要把时间省着用,在时间里塞满一大堆该做的事情,而是要把时间的价值放到最大。
挤出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出时间更重要。不要把人生重要的时光分给不那么重要的芝麻小事,先把时间安排给“大石头”(大石头指最优先的事项与自我提升),解决大石头, 才能提高时间价值(大石头理论:“先装大石头,在装小石头,最后倒入沙子”)。
当然,无论你是选择了自我提升,还是放松自己,或者陪伴孩子,既然你投入了时间,那就把时间的价值放到最大,而不要再一直纠结自己还有好多任务未完成。
3、检讨应办事项的总量
不要因为在意别人的眼光,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重要的事上。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非做不可的。如果将自我偏见或他人眼光作为评判标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那即使挤再多的时间出来,也只能疲于奔命。无论多么早睡晚起,也不过是把晚上做的事情挪到了早上罢了。
我们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专注于那些重要的事,其他的则能省即省,降低非做不可的门槛。而且,对于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越快甩出去越好。这里并不是说要你推卸责任,而是要学会借助他人之力,摆脱凡事都要自己来的罪恶感。
信任对方,大胆地请求帮助。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不过,在接受帮助时,要保持良好的对等关系,别把别人的帮忙变得理所应当。而且事后一定要感谢,感谢要具体表达,不是光一句“谢谢你”就完了。
4、学会运用零碎时间
我们要学会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短短的“零碎时间”,将零碎时间用在应办事项上,才能有完整的时间来追求理想。但也不要太执着一气呵成,要养成随时随地都能开始学习的习惯。
当然,刚开始,我们的专注力有限,就需要给自己提供一个独处的空间或时间。就像成年人应该要有自己的书桌,有一张桌子就等于回到了个人的世界。或者是早起的那两个小时,全世界只剩我一个人。
彻底运用零碎时间的方法:分主题,列出一周应办事项清单,依序编号;以30分钟为单位,制作一周时间表;找出可自由安排的时间,填入应办事项的序号。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适当调整。
5、有期限,才会加速
时间给的越充裕,越自由,反而越容易拖延。因为会给自己一种时间还长,为时善早的错觉,更不容易完成任务。只限这里,只有现在,更能专心一志,能提高注意力。
截止日期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没有截止日期很容易陷到一种无限改进的陷阱里面,感受不到完成一件作品之后的成就感。设置截止日期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按时地完成任务,也是对我们心理的一种保护。
6、列出在意清单,清空大脑
集中注意力前,要先会利用“专注前的时间”,尽可能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助跑时间。实际上就是在专注前清空大脑,因为小压抑比大麻烦更碍事。你想到的事情,不一定要立刻去做,但如果没有写下来,你的大脑就会受潜意识的指派,时不时拿出来想一下,生怕你忘记。
7、给自己“成功”的体验感
让自己感受到努力的成果,会有助于维持斗志与提振自信。去碰触、去感受成功,比坐在桌前苦想更有。面对困难或是失败时,这种“成功”体验感更能激发斗志,能帮助你战胜别人的挖苦、打击、不看好,能把别人说的转化成你想听的,过滤掉你不想听的。这种体验感。哪怕只有一次,也能激发我们全部的潜力。
8、随时激励自己不要放弃
人的意志力会消耗,我们总会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前路太渺茫,而忘记自己下决心开始的动力是什么。所以,把那个动力写下来,随时提醒自己: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持之以恒。就像骑脚踏车一样,要不停的踩,才不会跌倒。
放弃是抹杀一切的元凶。当计划被打乱时,要想着已经完成的收获,而不是懊恼没有完成的计划,学会接受偶尔的不如意。所以,即使中途被迫暂停,也不要气急败坏地怒吼放弃。如果非停不可,那就老实停下来,静待时机,在全力出发。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不停地多任务切换的状态,把失败当做出发的第一步,只做一半也不错,完成一点是一点。只要你抱持热血,不断冲撞,就会发现那难以跨越的障碍,其实是一扇门,我们总会有办法绕道正确的路上来的。
三、适用于生活的小道理
1、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部分
关于考试,中国的教育一直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考试成绩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检验,看你学会了多少。其实这是对失败的低宽容。而且,对于考试中答错的题目,也没有深入的分析,订正完就了事。我们应该都转变一下观念:考试不会写的地方,就是自己还不懂的地方,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自己哪里不懂。答对的题就不做第二遍,所以若认为是凭运气答对的题目,或者对答案缺乏信心,就会打上三角形,练习到下次也能答对为止。我们应该关注错题的数量而不是错题的分值。
2、预习比复习更重要
预习能让你在上课时,理解更多,可能也会更有趣,梳理出来的脉络,也能帮助记忆。
3、学会提问
发现问题后,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翻阅资料,或是上网搜查都可以,实在不能解决了,再去问别人。否则你就浪费了一次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而且总是拿些没有难度的问题去打扰别人,等到你真的遇到大麻烦的时候,可能对方已经失去耐心了。
4、“身教”比“言传”更能传达到孩子心中
大多父母都希望在孩子面前展现最棒的一面,但我们每个人都在开发中,都还需要学习。因此,如果你对孩子有所要求,那么先在你自己身上做给她看,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说的是有帮助的,有效果的。
5、放下无济于事的指责
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对方的错误,气急败坏并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新的矛盾。我们应该展现信任,态度优雅地提出明确要求。
6、家事不要五五分
比教育老公更轻松的方法,就是不要坚持家事怎么分担,不要计较孰重孰轻。与其让他多做一点,还不如自己少做一点来的快,与其老是生气自己付出别人不认可,还不如把时间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7、学会独立生存
学会独立生存的三项技能:①能自己做决定;②懂得重视对方的心情;③自己有麻烦的时候,能想身边的人求助。
但独立生存并不是让你逃离人群。帮助人、关心人、或者受帮助、受关心,透过交流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才是我们该注重的珍贵资产。可现今社会,人们早已习惯了电话,网络的便捷,而忽略了直接交谈时,眼神的交流。开口求助,是在这个越来越冷漠的世界上,逐渐被遗忘的技能。每个人都不自觉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发出去的只有电波。人们开始不愿露脸,甚至不愿发出声音,不想被别人发现自己当下的情绪。
总结:
我们渴望成长,我们为之努力。但永远记住你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是为了无愧自己。
不要要求所有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那样只能什么事情都完不成,接受不完美、降低标准、合理分配时间,才能诸事兼顾。
经验教训:
下次精读时,还是不要图快。要先摸清作者的写作的逻辑,然后细读正文是如何论证标题的,并按标题提取正文中心思想。
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如果需要摘录,要按照章节编号。自己的感悟,仍然按照触发点分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