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类型的散文随笔,都是经历了岁月才有的人生感悟,贾平凹也好,周国平也罢,我喜欢安静的人。
里面的文字不绚丽、没波澜,但却处处闪现着作者细腻的思绪、对自身过往经历的体悟与自嘲和自言自语。
看来觉得作者确实过得挺自在的,也很真性情,优雅细致带着朴实,从中看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虽书名强调“独行”,却处处感受到了作者享受于“独乐乐”的美好生活之中。
这本书还是前面写他自己的经历那部分好看,前两章四星,一口气读完,情真意切,看着心生欢喜,主要讲的是从容和宽释,虽都是小事却有很深的蓄意,第三章,讲述家乡的故土,有很多的土话,后三章杂文随笔,比较沉闷杂乱,有点碎碎念。
散文集总爱诉说人生百态,淡然,继而超脱一切。
然而,释然的文字常见,与之一致的心态却始终难以企及。
阅读终归是个无限接近,又无限远离的过程。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嫌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弱者都是群居者,所以有芸芸众生。弱者奋斗的目的是转化为强者,像蛹向蛾的转化,但一旦转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满足和享受欲望的要求。国王是这样,名人是这样,巨富们的挣钱成了种职业,种猪们的配种更不是为了爱情。
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
——引自第48页 孤独的走向未来
人怕什么,又奈何不了,人就想着法儿去讨好、去供奉,这就是世上神的产生。
——引自第65页 人病
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石在砂砾中淘出,按摩时疼痛后的舒服,春天时走过冬天的繁荣。
——引自第59页 说舍得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引自第79页 看人
人若是一块石头,生了苔藓,一年四季变换色,那怎么变来就怎么变去,可人的秉性是得す而进尺,有了一条好裤带就想配好裤子,有了好裤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来越多,思维也变了。打扮一旦成了社会时尚,风气靡丽,必然少了清正之气。过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历史和小姑娘。现在呢?没有学问的打扮得更像有学问,不是艺术家的打扮得更像艺术家,戏比生活逼真,谎言比真理流行。
——引自第138页 说房子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引自第138页 说房子
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引自第149页 说打扮
读书随处净土,闭户即是深山。
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 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 不断行走,不顾一切, 哭着,笑着,留恋人间, 只为不虚此行。— 贾平凹《自在独行》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一个人的孤独修行,所以只能细致入微,从细节中体会人生的美好,从细节中发现动人的诗篇。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由自在也是我自己一直在追求的,但随着生活的推进,岁月收获量增加,对自由自在理解越发不一样,最初认为是不要有人管,接着是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如今却认为自由自在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