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本12个中短篇小说合集。
小说创作跨越十年,最早的(澡堂与红床)创作于2011年12月,(红唇绿嘴)于2020年6月方才创作完毕。
莫言还是那个莫言,值根乡土,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典型的乡土人物。
时代在发展,人物在变化。但是,世间百态八方音容在莫言笔下仍让人印象深刻,久久无法忘怀。
《晚熟的人》十二个中短篇小说中有一篇就叫“晚熟的人”。作者将本书取名《晚熟的人》,绝不是在十二篇中随便拿来的名字。
以通篇作者直接参与式的写法,以及书中大多自嘲的句子可见一斑:晚熟的人是作者的自嘲、自醒,是对像书中“蒋二”这样晚熟的人的嘲讽,是对读者的启示。
现在的时代不缺“晚熟的人”,不缺愚昧的人。
一、左镰
故事从村里铁匠处开始,一个父亲为儿子打一把“左镰”,一把左手用的镰刀。
右手的失去,仅仅是因为年少时用泥巴扔了一个傻子。
右手的失去,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的无知、无情,甚至残忍。
右手的失去,也可能是那时的乡土有着自己严苛的道德准则。
作者没有明明白白写出右手是怎么失去的,但是却又让我们能清清楚楚地感知到那个右手是怎么失去的。
当我还在为只能用左镰的田奎惋惜、鸣不平时,时间已经将所有的是非因果抹去。
失去右手的田奎,终是要和傻子的妹妹过成一家人的…
二、晚熟的人
作者回乡偶遇故人——蒋二,不,应该叫他蒋天下,因为他已经从一个笨小子成为了高密东北乡地龙文化公司的蒋总。
蒋天下一身铜臭,是一个“晚熟”的商人。
蒋天下说他们老蒋家的人有个明显的特质——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时渐入颓境时,他们恰好灵魂开窍,他说自己的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有了商人的一切特质,招待作者莫言也是为了利用作者的价值而已。
一个晚熟的人,在莫言获奖后瞅准商机,在莫言旧居处建起五间大房,当前浪以晚熟的名义涅槃成后浪,其创造力瞬间爆发,招揽生意风光一时,从“傍名人”生发出那么多奇思妙想,不能不让人感叹高手在民间,乡村的智慧未可限量。
谈到消费名人,让人不由联想起因星光大道而出名的“大衣哥”,也是山东人,被老乡们无底线地消费着,这成了信息社会突飞猛进阶段,发生在乡村的流量和利益争夺战吧。
终于,因为非法用地,晚熟的蒋天下遇了难。作者给他的建议是“继续晚熟吧”!
晚熟在这里是一种愚昧。
三、斗士
这个“斗士”名叫武功,似乎每个村子里都有过这么一名“斗士”。
这名“斗士”谁都敢惹,谁都不怕。这名“斗士”无人敢惹,大家见了他都得绕着走。
这名斗士吃不得亏,惹了他他就会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你一辈子。
这名“斗士”却并不是身强体壮,反而每次争斗他都已失败告终。
你不敢惹他,因为他和你都很明白的是:他是光脚的,你是穿鞋的…
斗士只是一个不要命的乡痞!!!
四、贼指花
《贼指花》的故事跨越几十年,写了一群作家的相聚重逢的故事,松花江上笔会的情节和钱包失窃的桥段。
如同阿加莎《尼罗河上的惨案》之类的写法,最终也不知盗贼是谁,反映出文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的利益纠葛,颇具先锋作品的特点。
武胜杰绝对是这一群人中最耀眼的那一个,他耀眼的开始是因为警察出身的他能徒手抓苍蝇。
他耀眼的高潮是:“我”从脸上有刀疤的女记者那里了解到:武胜杰为了帮她,找到了划伤她脸的小偷,而盗亦有道的小偷剁下了食指给了武胜杰。而武胜杰深受感动作了一首深情的诗——贼指花。
一直都耀眼的武胜杰肯定是不会偷胡东年的钱包的。
那么一定是一直不起眼的“我”偷了胡东年的钱包,装着一堆美元、港币和人民币的钱包。至少,那时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在那时,“我”比他们任何人都更应该像个小偷。
五、等待摩西
《等待摩西》是一部关于信仰基督教的小说。
柳彼得是东北乡资格最老的基督教徒,孙子柳摩西(文革期间改名柳卫东),妻子马秀美是东北乡最虔诚的基督教徒。
柳卫东由八十年代初期的东北乡首富,到不明原因失踪了三十多年,村里谣言四起,村里的小卖部就是柳卫东失踪谣言发表中心,有说在外另成家的,有说遇害的,有说自杀的,妻子马秀美顶住生活的艰难和层层压力,把两个女儿拉扯长大成家,日子都还过的不错。
马秀美在村里的加油站四处发布寻夫启示,终于在三十五年之后等回了不叫柳卫东的摩西,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幸福忠诚的女人又走到了一起,一个中国式的中国戏曲大团圆结局。
这样的结局有痴的傻,也有痴的美。
六、诗人金希普
金希普送我的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
一个骗吃骗喝的诗人吗?
可有些人就算上当受骗了,依然都认为他不是个骗子,包括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个骗子!
这是针对当下的一些沽名钓誉的无耻文人一个深刻的披露。
七、表弟宁赛叶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亲戚。
你帮了他很多很多,他仍不会对你有丝毫的感激。
在他眼里还瞧不上你!
这又绝不是只写亲戚的抱怨,这是对文坛的反讽之作。
宁赛叶的怀才不遇的苦述,都是当代活生生的现实。借宁赛叶之苦,言他人之怨。
八、地主的眼神
“我”小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地主的眼神》,里边有这样的句子“这老地主看似低眉顺眼,但只要偶尔一抬头,就有两道阴森森的光芒从他的黄眼珠子里射出。”
班主任虽将名字改为了周半顷,但是大家明白就是地主孙敬贤。
随着文章大火,孙敬贤也跟着受了很多苦。
现实情况是他的地虽多,而也只是打肿脸充胖子,他的地都是远地、瘦地,因为地多他被划为了地主。
他的葬礼,他的儿子也大办特办,风风光光!似乎也在打肿脸充胖子,或者说是后人扬眉吐气地大声呐喊,或者对于时代的不公进行的大声控诉。
一个地主生前死后的故事,个体人生在变动世事面前被无情拨弄,充满嗔怒的故事里,大有白云苍狗之慨。
九、澡堂与红床
《澡堂与红床》是一部作者回乡与当时在棉花加工厂工友相遇的故事,分为《澡堂》和《红床》两部分,小说不长,简短精炼。
《澡堂》说的是和工友们在澡堂里一边泡澡,一边叙旧,唠叨曾经的工友曾经和现在的变化,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友,还是喜欢在水池子里,用热水泡澡的感觉。
《红床》是“我”和小廖去洗脚房请小姐洗脚和按摩小姐打聊的事情。
莫言的小说真的是好读难懂,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很深刻。
正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踏实、保持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何等的重要!
十、红唇绿嘴
一个外号“高参”的乡村妇女覃桂英,娴熟地进行网络操作,俨然成为意见领袖,不断制造着事端并从中渔利,这种民间的“大神”,也成了当下网络世界一种怪诞顽强的存在。
自私自利永远存在,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更加明显。
十一、天下太平
本篇叙述了老鳖咬住孩子手指的故事,里面提到环境污染、乡村治理、警民关系、信息网络对生活的深度介入等话题。
从一件民间趣事反映出种种世情,故事在众人“天下太平”的呼声中结束,让人感慨万千。
这个故事终究是善良的,温暖的,是十二篇中最温柔的一篇了。
十二、火把与口哨
《火把与口哨》是十二个故事中最长的一篇。小说中的三婶,因家庭出身被人欺负,丈夫死于矿难,儿子被狼吃掉,女儿因被家人误会喝农药自杀。
在多难的命运面前,三婶制定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在杀死一窝狼之后,决绝地死去,其命运之悲苦比祥林嫂、比《丰乳肥臀》的母亲不遑多让,让人泫然欲涕。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活着了。
在不幸的生活中待得越久的人,就越能理解一个无奈的道理:仅仅只是坏事结束,就足以让人觉得幸福。
遭遇了重重苦难后的人生,有《活着》里的福贵的坚韧向生,也必定有莫言三婶的绝决向死。
莫言在用十二个故事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残忍、愚昧、狡诈、贪、痴、欺骗、抱怨、嗔、踏实、善、自私自利、毁灭。
我不敢说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我只读懂了故事,但我相信:每个读者都能在书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