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称完水豆腐,一转身,看到旁边的鸡蛋挺新鲜的,想起家里没鸡蛋了。
早餐时,煎了四个鸡蛋,冲了四杯奶粉,一人一个鸡蛋一杯奶粉。
我问他们能不能吃饱,吃不饱也没办法,先将就一下,没有鸡蛋了(不然,可以再煎点鸡蛋)。
我伸手跟豆腐柜台的服务员要保鲜袋,准备挑些鸡蛋。
“小吴,小吴!”
一抬头,看到了一个黑瘦慈祥的面孔,正微笑地望着我,是老吴,我上班那会儿,在单位做杂事的吴师傅,负责一些杂事,打扫卫生、烧饭、守夜什么的。
我们有个大“boss”——一共两个“boss”,也姓吴,是中科大的退休职工,负责整个研发团队,戴着眼镜,很有学问,人很沉默,从不摆架子,一副兢兢业业、踏实干事的样子,我们都很敬重他,喊他“吴老师”。有一次,我去老乡鸡买早点,刚好遇到他提着一个牛皮纸袋包裹的油条和打包的豆浆推门出来,看到我,很客气地跟我打招呼。
吴老师是老吴的表兄还是表弟,之前是听同事说,后来跟老吴闲谈时,他也讲过,两人的母亲是亲姊妹还是姨姊妹,老吴讲话时,有的地方听不清楚。
我发现很多人讲话都有这个毛病,开头还好,讲到中间就开始呜呜啦啦的,让人听得很费力,侧了耳朵,凝神细听,也捕捉不到有效信息,不知道是因为口音问题,还是因为想要模糊一些内容,有意为之。
老吴说,两个姊妹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老吴有说,我不记得了,也可能本来就没听清楚),一个被抱到农村养,在农村长大,也就是他的母亲,一辈子都在农村受苦受累;另一个留在城市长大,也就是大“boss”吴老师的母亲。“同一个娘的姊妹(写到这儿,我想起来了,这两人是亲姊妹),人生天差地别!”老吴讲这话时,语气和表情特别唏嘘,特别感慨。
岂止是两姊妹的人生天差地别,两个人的后代,吴老师和吴师傅,他们的人生也如此不同。
很久没听人喊我“小吴”了。
我们村都是姓吴的。记得小时候,有个堂哥在几十里外的城市工作,他特别喜爱门儿里一个模样机灵的小弟(比我大点,也是我堂哥),喊他“小吴”,带着调侃的语气。
在城市,用姓称呼人很普通,年长的,喊“老X”,年轻的就喊“小X”。比如,我在县城读书时,有个同学小雪(就是那篇《小雪,你还好吗?》里面的那个小雪),她姓段,十几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喊“小段”,但她做事有点男孩风格、沉稳老练,几个好朋友就喊她“老段”。有次,一个同学打电话到她家,说要找“老段”。她爸接的电话。她爸说:“我就是老段,你找我有啥事?”同学说:“哦哦,我找段小雪,不是找你,不好意思啊叔!”她爸挂了电话,顺手抄起一把扫帚要打小雪,意思是“你爹是老段,你也敢称老段?是起反了吗!”
但是,在农村,可没有这么喊的,都是直呼其名,喊小名或者大名,或者用敬称。
小伙伴们都笑这小弟,说他有外号——“小吴”,还编了顺口溜“小吴小吴卖茶壶”,动不动就冲他喊。
不明白,“小吴”与“卖茶壶”有啥关系?可能是因为押韵,说着比较顺嘴吧。话说这小弟呢,当然知道大家没有恶意,也就默认了这称呼,最多有时佯装生气,笑着来一句:“你们给我等着昂!”
我那时虽小,想法却跟大家不同,我不觉得叫“小吴”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还从这两个字眼中感觉到一种特别的东西,一种模糊的来自于遥远城市的味道,一种淡淡的有别于乡土文化的文明世界的气息。也许有点做作了,但这是我的真实体会。
当然,以我当时的心智和视野,确实不能准确描述那种感受,但是现在,我确信,我那时的感受的确如此。很多事,发生时,你仅仅是在经历,但是,事后的某一时刻,甚至是多年后,你再回忆某些过往的事件,你会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当时的感受和心理,甚至比发生的那一刻还要清晰。
在职场的那几年,因为年纪小,资历浅,常被喊“小吴”。自从宅起来后,就很少有人这么喊了,写了一点东西后,有时还会被人喊“老师”,有点不适应,感觉惶恐,愧不敢当。
这两年,被喊“小吴”,也就是这样的场合了,遇到老吴这样年长的师傅,或者曾经的领导。
“啊,是你啊吴师傅,吴师傅您好!”我的声音里带着久别重逢、无以伦比的热情,我是真心挺喜欢、尊敬老吴这个人的。
他虽然年纪大点,但是对人很好,和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年轻职工也能打成一片。还有,他很乐观,什么时候,都是一副乐呵呵快活的模样,似乎生活里没有任何值得忧虑的事。
我喜欢乐观开朗的人。靠近这样的人,自己也会被感染,不知不觉中就会开心起来。相反,接触悲观忧郁的人,还没靠近呢,就能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寒气,心下不由一紧。
我记得有一次,同事们集体去旅游,当天回不来,晚上要在景区的碧桂园聚餐,再留宿一夜。老吴也去了。出发时,同事李姐发现老吴提个白色的塑料袋——这是他的全部行李。李姐这人大大咧咧,爱开玩笑。
李姐说:“老吴,你这带的是啥?”
老吴撑开塑料袋给大家看,说:“卫生纸”。里面确实是一卷已经拆过的卫生纸。并且只有这个。
李姐说:“你提个卫生纸干吗?你还怕酒店不给你手纸用吗?”说完,哈哈大笑。老吴听了,不说啥,也跟着笑得很开心。
在我曾经的同事中,我女儿只记得一个人,就是老吴。
有天傍晚,我带她去老吴那领取发放的节日福利,月饼坚果水果啥的。那时,她还在上幼儿园。
老吴很亲切地跟她聊天,还给了她零食。然后,她就记住了。偶遇老吴时,她都是说:“我认识他,他就是那个给我们月饼的爷爷。”
“是啊,小吴,我来超市买点菜,买点豆腐。”老吴说。
“哦哦,我买点鸡蛋。”
在豆芽柜台,又见到他。我准备买点豆芽。他已经装好半袋豆芽。
“小吴,你买好鸡蛋了?我买点豆芽。”
“嗯嗯,吴师傅,买好了,我也买点豆芽。”
他把装好的豆芽袋放在身边的购物车里,指着里面的一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南瓜,又提起来给我看,说:“我一个人(他老婆之前也在食堂烧饭,后来回去带孙子去了),早晨熬点南瓜吃,中午,蒸点米饭,把豆芽和豆腐在锅里一起炖一下就行了,简单又方便。”
我说:“嗯,吴师傅你这样吃挺好的,有营养!你这豆芽跟豆腐一起炖也挺不错的,回头我也试试。”
又寒暄了几句。别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