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与孩子为何总有矛盾

父母与孩子为何总有矛盾

作者: 心思为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14:16 被阅读0次

    很多家长找到我们,抱怨着孩子不懂事,容易发生冲突,孩子对于父母十分抵触,无论说什么,孩子都感到烦躁,也不会主动跟父母交流。这些情况让父母感到很焦虑,也很失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原本听话、善良、孝顺的孩子站到了父母的对立面。

    l 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上学不是为了玩的,交不交朋友都在其次,重要的是把学习成绩搞好。

    l 手机、网络、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精神鸦片”。

    l 我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全都是为了你。

    l 我唠叨你,批评你,让你谦虚都是为了你好。

    l 孩子现在经常顶撞我就是因为交了坏朋友,受到他们影响的。

    这些找到我们的家长在控诉孩子时有一些共同点:

    l 家长描述的“事实”和孩子口中的“事实”泾渭分明。

    l 家长和孩子缺乏亲密互动,只呈现基本的养育互动。

    l 家长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l 双方都在这段关系中精疲力竭

    仔细去分析的话,这里面可以说的有很多,但是概括下来:家已不是家,而是变成了父、母、子、女在争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中权利的战场。父母只看到了“孩子”这一重身份,而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这一点体现在了很多中国家庭的教育之中,比如我们把青春期称之为“叛逆期”,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是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是迈向成人的重要表现,只有站在家长的角度而言,才叫“叛逆”。

    再比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被家教老师诱奸的房思琪隐瞒着真相问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答道“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作者接着写道:“在这个故事中(性教育)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我们经常说,无论多大年纪,在你的父母眼里都是个孩子,但是不排除一些情况下这种关爱的背后,却是对个体独立人格的阉割与抹杀。

    李安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这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是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迫于压力,孩子会服从你,但是要达到尊重的程度恐怕就很难了。

    亲子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自然少不了价值交换,这种交换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人际交往的黄金原则是:你希望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他人。同样的,在亲子关系中,如果一味的用“为你好”去道德绑架孩子,那么在家长老后,孩子会以同样的方式禁止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作为子女,其实希望你知道,你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衰老的过程,一方面他们为你的成长感到幸福,另一方面,他们也为自我的老去,你的脱离感到焦虑。他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人生议题:如何面对分离,面对自己成长中的伤痛,面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

    最后,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的又快有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沉稳的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与孩子为何总有矛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uf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