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是个有梦想的少年,你的胸腔鼓荡着烈烈雄风,呼啸的声响,是梦想的萌芽破土而出的歌唱。
你也曾是个有热爱的少年,你的心脏吞吐着滚滚热血,热辣的温度,是热爱推动着你无怨无悔的付出。
直到你长大了,一切都改变了。
你发现,梦想的茁壮竟然比它的萌芽艰难太多,现实原来逼仄如斯,罅隙里,梦想开不了花,也结不了果。
你发现,热爱原来如此廉价,拿着它,你买不到一个踏实安稳的现在,也买不到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
你迷茫了,你愤懑了。
不是说好了“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吗?为何却在现实里处处碰壁?
可是,亲爱的朋友,你确定,你的梦想是心心念念的远方,而不是一时兴起的臆想吗?你确定,你的兴趣是真正的热爱,而不是消遣或享受吗?
你都从未理解过兴趣,为什么还在抱怨生活欺骗了你?
1.兴趣不光是闲趣,它也可以赚钱养家、安身立命
兴趣本该只有种类之别,而应无高下之分。
可是,早一些的时候,父母们认为,只有读书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那些唱歌跳舞的爱好都是虚头巴脑的,做不得数,也没什么用。
后来,特长生的出现,让父母们转变了观念,也开始给小孩抱个兴趣班,学画画学钢琴学舞蹈。然而,这并不是你的兴趣,这只是你的父母认为学了这些有用。
如果你告诉他们,你的兴趣是魔术是摄影,他们会警告你,那些玩意又烧钱又没用,还不如多复习会儿功课来得实在。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学校的评价体系就是短板评判啊,一切向分数看齐,你不能偏科,不能有短板,要不然,你的总分低,就上不了好大学。
音乐、美术、体育好歹还有特招,魔术、摄影什么的,高考又不考,也不能因此被特招上大学,你在那些劳什子上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什么用?
多少孩子,就这样被磨平了棱角,挤进应试教育的大军里,最后活成了毫无特色、面目模糊的平凡人。
一走入社会,顿时傻眼了:原来社会和学校不一样啊,社会竟然是长板评判,甭管你其他技能有多缺乏,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要是你这个特长,相比别人,长得太突出,太过分,那么成名成家都容易了起来。
原来,社会从不要求你面面俱到、全知全能,社会只想要你术业有专攻、专精一道。
你的文字有温度有力量,你可以当作家;你的手法灵巧,懂得营造气氛,你可以当魔术师;你拍摄的照片会说话,你可以当摄影师……
谁说兴趣无用?谁说兴趣只是娱乐,只是消遣,只是闲情逸致?
把兴趣发扬光大,钻研深了,成为你的特长、你的符号、你的标签,它会让你知道——兴趣也有光芒,可以把你的前途照亮;兴趣也有力量,可以让你的人生强壮。
2.别把你的享受当成了兴趣
兴趣无高下之分,却有着类型之别。
我们的兴趣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耗型,一类是生产型。
消耗型,顾名思义,就是要消耗资源的——消耗社会资源,消耗自然资源。比如,喜欢吃美食,喜欢看电影,喜欢打游戏,都是消耗型兴趣。
生产型,就是指追求兴趣时生产了资源或者内容的,比如,喜欢做饭,喜欢制作电影。
消耗型的兴趣,其实把它定义为享受更加合适。生产型兴趣和享受的差别在于,生产型兴趣需要你为之付出,而享受的话,你只愿意索取并得到。
多少人以为自己兴趣广泛,爱吃爱玩,爱买爱浪,最后被现实的洪流裹挟,落入了生活的俗套时,不得不与兴趣挥手作别,心中可能还有一丝无奈——要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
可是,你喜欢吃喝玩乐,那都是消耗型的兴趣,说得不客气点,那都是你追求享受。不想生产内容或资源,只愿意享受,你还真是活在梦里啊!
喜欢消耗型的兴趣,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人的天性里,都有贪图安逸和享受的一面。但,你要是想以此谋生,那你就得把消耗型的兴趣转变为生产型啊!
毕竟,社会可不养闲人,你总得做出贡献,而不是当蛀虫,不是吗?
喜欢吃美食的你,有没有想过,去学习烹饪、研究食谱,能够自己做出一道道美食犒劳自己,也愉悦别人?
喜欢看电影的你,有没有想过,去研究电影的剧情结构、叙事节奏、镜头语言和社会寓意,然后写出一篇篇鞭辟入里、分析深刻的影评?
即便你喜欢的是打游戏,如果你技术高超,表达能力不错,你也可以做游戏教学视频或者在线直播游戏过程啊,那也算是内容的生产。
也许,你是想过的,但是你并没有这么去做。因为你太懒了,你懒于思考,懒于付出,懒于生产。
既然你只爱享受,不愿付出,那你就不要抱怨为什么顺心和成功懒于青睐你了,你也别再说什么兴趣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了。
享受就享受,非要奢谈兴趣,说那么好听干嘛?
你我心中都有热爱,可又有多少人能让这份热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少人的兴趣和梦想,只能沦为业余爱好,成为庸常生活的点缀,掩于岁月,止于唇齿?
同样是掩埋了兴趣,枯萎了梦想,有一些人,是因为他们在兴趣上水平一般,不足以成为赖以谋生的特长;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他们的兴趣不过是一些消耗型的享受,本就只能自己取乐,而无法惠及他人;还有一些人,水平足够,兴趣本身也具备生产力,却是担心把兴趣当工作会让所爱的终究变成厌恶的,才转身投向了其他行业。
日复一日的琐碎的确很容易摧毁兴趣的娇花,但谁告诉你,以兴趣安身立命就会陷入重复的窠臼了?
把兴趣作为职业,的确容易挫伤兴趣。
你喜欢平面设计,你要是去广告公司当了乙方,准保被甲方强奸得不要不要的:字体要大,公司电话要醒目,口号要直白简单。你想要的是设计感,是艺术,对方却只想要吸引眼球,想要多赚钱。
你喜欢写作,如果你进了体制内,成为领工资的作协会员,那说不得你只能经常写一些宣传政绩、歌功颂德的文章,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能量,恰如样板戏,长此以往,准保你的文字会失去灵性,充斥着假大空,你自己也很难再在写作上寻回乐趣。
但你有没有想过,不把兴趣作为职业去从事,而是把兴趣当成事业去经营呢?
职业化和事业化的差别就在于,职业化是复制,而事业化却是创造。
复制是机械而枯燥的,一成不变;创造也许曲折,并不容易,却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你喜欢美术,最后去做了高中美术老师,你就很难再时常琢磨梵高、毕加索等名家的画作,也很难再经常去写生,寻找灵感,提升技法。
你每年都在研究各大学招美术生的评价偏好,天天在教学生怎么构图,怎么素描。你甚至已经知道明年的这一天,后年的这一天你会给学生讲些什么,因为教学进度几乎是一致的。
这样的重复下,美术带给你的美感震撼和灵魂触动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下班之后,你都没有兴趣再拿起画笔画点什么。兴趣就这样被职业毁灭,成了谋生的工具,而不再是一生所爱。
如果你当时选择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只要你水平足够,相信会有不少图书公司、杂志社和自媒体向你约稿画作。你每天都可以画自己喜欢的画,天马行空也好,雄奇瑰丽也罢,个人风格强烈一点反而更容易打造独特的个人品牌。
你不用去研究大学的审美喜好,不用去反复讲授简单的技法,你就做你自己就好,你就画你的画就好。
你的每一幅画都是未知的,你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你的每一步都是轻快的欣喜的。
你终于发现,戕害兴趣的,从来都不是逼仄的残酷的现实,而是不努力不勇敢的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