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樊登老师讲过,比得意忘形更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这一点始终让我很头疼。在坏情绪到来的时候,基本就自动放弃思考了,回想起来,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开启了“节能模式”。
我仔细感受了一下,在负面情绪的掌控下,很想用一种“放弃”来安慰一下自己。其实好像是身体需要一种放松和拥抱。特别是在心理烦乱的时候,但凡有事情出现,脑子里好像就有个声音在说“去它的吧,我不行了!”感觉说出来的话不是在表达思想,而是在为身体发声。那么我到底行不行,完全不是思考出来的答案。
前两天还和朋友聊到生病,她只要一不舒服,就觉得特别委屈,老公转身去喝个水她都会哭出来。那个时候就什么都不想,看见他任何一个动作,都能闪出更委屈的画面来。
不学会控制情绪,自然就会被情绪左右。
《思考快与慢》当中已经明确了研究数据,我们一天当中也就有2%能开启我们的“智人脑”。想想还是挺可怕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98987/069c3169e16ceca3.png)
所以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各自习惯的产物。这就又要回到刻意练习上来了。
每天进行微习惯打卡,用一段时间建立一个习惯。不断用新的好习惯替换掉旧的坏习惯,也就是不断升级“爬行脑”那一部分功能。一年后,我们就拥有了一个2.0版的“爬行脑”,这样每天98%的“节能模式”虽然还是出于本能,但一定比低配版的决定更加明智。
我们的人生终点全依赖于这每天的1%的行动上,所以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干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