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变量》的第二章“技术赋能”感触得深,因为他谈到无人机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农业植保。让我看到了未来大农业的一个前景。
书中谈到新疆的棉田,在收获的季节要最后给棉田打一遍落叶剂,让棉铃的铃壳脱落下来,以前喷洒落叶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另一种是用拖拉机。人工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拖拉机开进棉田会一路碾压棉花,导致减产。于是新疆的棉田采用了植保无人机来了个秋收起“翼”,成功的解决了喷洒落叶剂的难题。
看到这让我想到了春天我叔叔打药的情景,穿着要废弃的衣服,带上严实的口罩,背上喷壶,一个人在地里来回穿梭,地少还算可以,如果地多这真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儿。那我们这儿的农业能不能用植保无人机打药呢?这是一个可以在农业上逐步推广的技术,无人机选择农业是一种很好的技术赋能。如果买无人机的成本降低,这项技术很容易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何帆老师也谈到了新技术逐渐取代旧技术的的六个环节:
1.新技术成为活跃技术体中的新元素
2.新元素替代现有技术的零部件
3.新元素创造出新需求
4.旧元素逐渐退出,并给新技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5.新技术逐渐成为活跃技术的主体
6.整个社会经济随之出现调整。
极飞如果能成功,要经历以上六个环节,我们期待农业的那场革命性创新早日到来。
那未来便会出现一群新农人,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起早贪黑的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春天除草过着汗珠子摔八瓣儿,秋天收割累折腰的现象,那时的农业更像智能工业,那时的农村更像新兴城市,很期待那时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