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作者: 张宁律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14:17 被阅读0次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叔本华是一个悲观的哲学家,从他的名言“人生就像一个永无止尽的钟摆,一头是求之不得的痛苦,一头是得偿所愿的空虚”中就能强烈的感受到。昨天读完这本《人生的智慧》,今天才抽出时间写读后感,写的时候不能翻书,引用原文会略有出入。

    主要谈我书中我印象最深三个方面,概括来说分别是幸福,谦虚和得失心。

    幸福,书中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讲了三个维度,你是什么,你有什么,别人怎么看你。幸福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本身,包括健康,智慧,精神追求等。但无论作者所处的时代还是现代,主流价值观几乎已经将丰富物质和幸福划等号了,我要警惕被这种错误的观念误导。

    谦虚,如果是关于幸福作者并没有提出太新颖的观点,那么对于谦虚作者的理论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了,

    作者对谦虚持完全的否定态度,原因有二,一则谦虚其实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谦虚的典型含义就是你本来很优秀但却要表现的很平庸。二则谦虚宣扬了一种“以平庸为荣,以优秀为耻”的价值观,大家不去追求“好”,反而都去追求“不好”。我想起鲁迅说过“从来就有,便是对的吗?”,谦虚从来就有,可是深入思考,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谈我最爱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一场痛苦与空虚的轮回,看似绝望,其实充满希望。

    第一,不要有“分别心”,这是个佛家的概念,就是说众生平等不要区别看待。在钟摆理论中每个人都逃不脱痛苦和空虚的轮回,有钱也好,有权也好,有名望也好,有美貌也好,面临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所以看待他们的时候不必有“分别心”。

    第二,不要有“得失心”。在钟摆理论中,得到意味着空虚,失去(得不到)意味着痛苦。痛苦固然难熬,空虚的滋味也不好受,所以不要处心积虑的去得到什么,因为最终得到的只是空虚,也不要因为失去(得不到)而痛苦,因为你失去(得不到)的只是空虚而已。

    第三,享受当下,丰富自己。钟摆理论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既然钟摆的两端除了痛苦就是空虚,那么人生最应当珍惜的恰恰是钟摆在中间摆动的部分,也就是过程本身。我们通往空虚的过程和体会痛苦的经历,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应该享受的部分。不用等到“我退休了”,“我财务自由了”,“我和x在一起了”,“我拿到x证书/职位/荣誉了”才开始享受人生,从此时此刻开始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此时此刻。怎么享受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增长自己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追求,一定是不会错的。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信息爆炸,每个人都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但像我这样的精神贫瘠的人却比比皆是,我们就像一群人跑到一座充满财宝的山上却空手而归,实在令人惭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w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