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一群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熟悉的人,什么人呢?拾荒者。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会儿还自己会卖废品,家里的玻璃瓶啊、易拉罐啊、纸盒子啊,都拿出去卖,那会儿专门有蹬着三轮车收这些的。
长大了以后呢,其实我们创造的废品更多了,你想,光是收快递,一年就有多少盒子,按道理来说,拾荒者也应该更多才对,不过我们似乎注意不到身边有这些人了,那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的两位人类学家,她们用整整十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深入到拾荒者的生活当中,每天与废品为伍,去观察这些拾荒者的生活状态。
在我们的想象中,拾荒者,应该就是生活所迫,做这么一份工作,来维持温饱,得过且过呗。但是,听完这本书,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这批人也在努力追寻人生的意义。
书中有一个故事特别触动我,作者采访的拾荒者中,已经有了所谓「荒二代」,就是父母是拾荒者,自己也做了拾荒者,而且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可是他们起早贪黑的工作,有一个底线,那就是避免他们的孩子成为「拾荒三代」。她们在垃圾场周围养育孩子,同时又尽力把孩子同垃圾隔绝开。作者就看到这么一幕:一位爸爸整理废品忙不过来的时候,叫儿子帮忙收拾一下瓶子,妈妈瞬间就发火了,她喊到:「一下也不能碰!」
孩子是希望,垃圾是现实。孩子离垃圾越远越好,就像希望不能被现实玷污一样。
这本书中还有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以为拾荒就是为了挣钱嘛,可是作者在和拾荒者交谈的时候,你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什么?竟然是「自由」。拾荒真的是一份能追求自由的工作吗?
本文转自得到app
图片转自uc奇趣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