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娃拉是前苏联经典电影《乡村女教师》的主人公。该片用诗一样的语言,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平凡乡村女教师的不平凡精神。讲述了乡村女教师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在当年建设祖国的火红年代里,深受瓦尔娃拉故事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在看过影片后,毅然自愿上山下乡,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广大天地中,为扫除文盲和愚昧落后做出了贡献。
地处湘北鄂南的石首,一个偏僻的乡镇,也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教师用33年的从教时间,演绎了一个中国版 “瓦尔娃拉”。
2018年,夏秋交接的时节,我慕名采访了她。尊重采访者的意愿,隐去其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她有一个非常好听的笔名——苌楚,选自《诗经·国风·桧风》中的“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对苌楚的人生经历其实并不详知,以前只是听说过,在石首的一所乡镇中学,有一位女教师是荆州晚报的签约作家,常有美文见绪于报端,她自己也有一个公众号《红红的树》。
萌发我采访她的缘由是她的一位过去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影响我阅读人生的人》,文中说道:读完小学到了初中,初二下学期我们换班级,我遇到了对我日后影响特别大的恩师。她是我的语文老师,她不仅教会了我阅读与写作,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生活。
再后来我上大学离家千里,到现在工作,我都与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每次回家,我也会回去探探她,和她聊家常,游山转水,有时也和她静坐不语,那都是极好的。
苌楚老师影响的不仅仅是我的阅读观,更多的是对我性格、生活的影响。人都说,知音难求,我有这么一个隔了时空懂你的恩师,已然足矣。
作者把这种师生关系定位为母子关系。
在这个浮澡、教育尤甚的社会,居然还有学生在离开学校多年后,会这么依恋老师,现实中还真的见的不多。
见到苌楚之前,学校的校长给我简单的介绍了她,微笑是她脸上最经常的表情。如果她对谁有好感,那么那个人与她在一起时,面对的几乎总会是一张微笑的脸。她的微笑使人心里特别舒服,她仿佛在用微笑告诉你——我是你的朋友。
这使我愉快。想要读懂苌楚,就要读懂她的微笑,即使内心里正有烦愁苦绪,也会受到她的微笑的感染,生出几许愉快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教师的殷殷期望。
苌楚老师出生于1968年。1986年未满十八岁高中即将毕业的她,毅然当上了民办教师,开始在家乡的一所村小学教书,拉开了33年乡村教师生涯的帷幕。11年后,几经周折成了一名正式的教师。苌楚老师用《苜宿生涯》自传体散文,为11年的民办教师经历划上了一个句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不易,育人更是难上加难。老师,不仅只是传道受业解惑,更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倒的灯塔。有了他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有了他们,从此心灯长明。
从教33年时间里,苌楚老师本来有多次可以调走的机会,尤其是成为报刊的专栏作家后,但每次她都腕言谢绝,没有遗憾的留了下来。
“乡镇教师流失严重,好多年前学校里一位老师就要任教好几个年级的多门课程。”
她也记不得自己到底教过多少学生,只知道这个镇上父子母女,有的甚至祖孙三代都是她的学生。
“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会坚持,能陪孩子们看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很平静的对我说。
“我不图什么回报,更不图获得什么荣誉,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三尺讲台上,帮助乡下的孩子走出去,成为对国家、社会、对家庭的有用之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这不就是“立人”吗?而且这个“人”在苌楚老师的心中,内涵是何等丰富、何等具体、何等有血有肉? 采访中,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当代作家贾平凹写过一幅对联:“百事无聊赖何教,一事无成怎么授?”
33年青丝换成了白发,选择教师,无怨无悔。有人说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是的,苌楚老师在爱和执着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心的工程,乡村教育更是一个用爱来托起的希望工程。乡村教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严于父爱,胜于情爱。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父母要外出奔波,父母生,爷爷奶奶养,产生了一个新的词汇“留守儿童”。
“救溺水者,自己需有足够的游泳能力和救人技巧,否则,仅凭激情做事,会搭上自己的一一条命。”面对一群青涩的少男少女,苌楚老师不言其烦的叮嘱
“我知道平凡的有良知的人到处都在。教师对这些孩子加班加点,无私地付出很多。走进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的孤单,明白他们的哭笑,谅解他们的顽劣,用爱心和耐心去包容他们。使他们从无知到感恩,从撒谎到诚实,从懒惰到勤奋……这个过程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智慧与情感的有机融合。”
有一年春节后上学第一天,苌楚老师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从远方回来的人》,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她说“孩子的心灵毕竟很纯真,虽写了车子压岁钱,最多的还是对亲人的盼望,对亲情的渴望,也有对种种现象不解和思考的。许多留守孩子生下来不到一岁就丢给了爷爷奶奶,只能靠过年与父母团聚,有交流的障碍难免了。”
多陪孩子们读书,让他们不感到远离父母的孤独。她说对我说:“学校图书室整理旧书中。独坐图书室忙碌时,有时会有奇特的感觉: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灵魂啊,他们在无声的言语呢...瞬间后背上“嗖嗖”地升起凉意,仿佛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转而又想,这些都是古往今来大善大美的精魂哦,只会用他们的智慧与美来护佑于我。于是,安宁,于是,偷空睡着了。”
“有个女生,七年级时找到作为女生辅导老师的我,说月经紊乱。孩子太小,又是留守,我怕是青功血,当即非常重视,联系家长,建议求医,各种叮嘱。后来,可悲的是,这三年中,孩子的病就没好过,隔三差五来找我,有一次病况竟然持续近二十天,令人惊骇....今年,她初中毕业了,成绩不错”
“有个女生,指甲盖从中裂开,我给她消炎,包创可贴。这个过程让她觉得被温柔相待。没过几天,她满楼追着我喊:老师,我腿受伤了。看只擦破点油皮,跟她说:不要紧。没流血不用包。过一会,她又来找我。这次腿真的流血了。啦一下心疼得冒烟。离开后想到她总是大哭。爱无论如何都是冒险的,双方都是。”
采访中,她的同事给我讲了许多这样的“小事”。正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串起来后就是伟大的事了。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高晓松的这句话曾经触动无数人的心灵。也触动过苌楚老师。读过她的公众号《红红的树》后给我的感觉是,她梦中的“诗与远方”,是自己对美好的向往,是一种内心真正的爱、喜悦平和。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眼前的苟且,甚至是一地鸡毛;也许正因为在经历“苟且”,才会更渴望“诗与远方”。
她在《有根的花和无根的人》写道:到底没有根的人生活更难呢?还是没有脚的花儿生活更难呢?到底应该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待活着的境遇?
多数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过得不好,自怨自艾,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生存的优势吧?
但我们也没有必要藉此傲视别人、怜悯别人、评判别人,像小王子遇见的这朵花一样,以为世界就只有这么一点点,以为生活就这么简单。说得不好听一点,几乎有点像缺乏智慧了,没有一点灵气了,心灵不宽广了。自知,知人,有一颗善于理解的心才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啊。
“我的星球上的花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她是多瓣的,娇美的花。她是多么美好!”
这就是一位乡镇“瓦尔娃拉”普通女教师的情怀,用美好的微笑送走了33个的春夏秋冬。
(二)头顶星空,爱生如子
已经年过半百的苌楚老师,喜欢穿运动装,背双肩包,扎马尾辫是她的外形标配。再过几年她就要退休了,当我们谈起这个话题时,她说:“只不过一种形式的转换,过去是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后,我将用笔来继续我的事业。我曾经说过,只要自己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陪伴他们下去。我头顶的星空就是师德、就是爱生如子。"
她过去的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道:苌楚老师是我还不长的人生中很重要的引路人,或许很多记忆已然模糊或正在消逝,但有些无可泯灭的记忆依然闪耀了光,照着心灵深处无可抵达的黑暗之处。
记得有一堂讲关于《枫桥夜泊》那首诗的散文(文章具体名记不清了),老师提到毛宁有一首相关的歌曲《涛声依旧》,学生当场起哄让老师唱歌,我那老师虽然没什么世俗观念,但也极其的内敛害羞,歌还没唱脸就红了。不过还是唱了两句,以安学生们的心,她就是这样爱她的学生的。还有一次冬天,上着课,窗外忽然飘起了大雪,同学们的目光都飘向窗外了哪还有心思听课呢,老师索性不讲课了,和学生一起观起雪来……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撞到了我尚年轻的生命历程里,我该有多幸运呢。
她还给我说了一件触动她的事情,“有一次我去上课的时候,他正站在七年级办公室里痛哭,泪流满面,哭声好像是从碎了的心里发出。站在他旁边的有面无表情的老师、严肃的学校领导,三个家长一一他的伯父、祖父和祖母。他的祖父正在说:“你看哪个要你?你看他们会不会来接你?你像这个样子,哪个都不想要你!” 他的父母离婚了,他想到外祖父外祖母那里,祖父祖母不同意,非把他接回来不可,不同意的话,就打上他外祖父外祖母的门去。然后,双方家长就把气撒在这孩子身上。他母亲失去了抚养权,父亲再婚,另有了孩子,他跟着不能沟通的祖父祖母。读七年级的时候,彻底放弃学习,以叛逆的方式对抗家长和老师,令一切人头疼。 这时,他坚决不肯跟着三个家长回去,哭着要他在南方的妈妈回来接他,他妈妈一一刻怎么能回来呢?问题出在签一一个守纪协议, 签到“只准与班上前20名交流和往来”时,他炸毛了,笔一一扔,坚称:‘做不到!’”
面对变化了学生,她认为教育是一个良心事业,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能死守应试之道,一个教师虽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但有枪口抬高一分善待学生的权力。
下面几段文字是我从苌楚老师几年前的微博中摘抄的
“今日上《斑羚飞渡》,课件打开,字词识毕,忽不爽,掷笔而止,日:“刚才有同学说,斑羚飞渡是假的,我也同意。我们不按部就班地上了,来找找这篇文章为什么假。”
有几个学生当时就震惊了,愣住了。“怕什么?教科书.上也可以找错的呀!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不以为然地说,然后这节课很轻松地上完了。”
“上《社戏》“偷罗汉豆”一节,问:你们小时候“偷”过吃的东西没? 有答“打兵乓球累了,偷老师家树上橘子”,有答“偷屋后邻居家西瓜”,有答“一拖拉机甘蔗,车开得慢,我们从后面抽几根”,有答“到同学家拿鸡蛋出去蛋炒饭”,等等。 然后,我问:除了吃的,你们还“偷”过别的东西没有? “偷过!”大家齐声说,“偷wifi!” ”
“刚一同事下楼来问:”张老师你会玩魔方?我家里的魔方被我弄坏了。”“额。”我含糊其辞不敢搭话。话说当年有学生上课玩魔方,被我没而收之。课间,到办公室一下将魔方掰散开,几下几下装上去,还原六面六色,浑然一体。再上课时,我不动声色地拿着魔方进教室,全班都瞪大了惊异的钦佩的眼睛啊.... ”
“秋虫翟翟。这几天,教室一角总是发出蟋蟀叫声,我讲课时,它起劲和我对唱,然后混入孩子们的朗诵中。昨晚自习,它一刻不停,和缓的清吟伴随孩子们认真写作。今天一早,它还在啊,高调加入早读。我忍不住了,侧耳倾听,终于找到发声之地,移开几把新扫帚,在墙根的角落,赫然贴着六只,六只啊!居然。”
每年春季,百花盛开,百物丰茂,气候宜人,正是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好时候,“多识于花乌草木之名”亦正在此时,苌楚老师认为是顺乎人天性的另一种教育。
“每当春光明媚,我带学生们在田野上游逛。”她说。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担心苌楚老师的教学质量了,还是摘抄她的一段微博吧。
“周而复始,年年如是。只不过这期我只,上九年级一个班语文了。今年我校中考参考学生188个,录取市一中63人,其中奥赛班26人。去年,石首市中考第一名在我任教的班上呢,假期遇见孩子她爸妈,说是成绩仍然是一中第一,且遥遥领先。看来,那是我遇到的学生好,不是我老师有多好了。继续不用心地教吧。”
周边乡镇听说有一位会教书的知学生冷暖的老师后不断在家长要把孩子放在她的班上。去年学校的工作日志上记载:9月1日。晨7点30到校同700多名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进行升旗仪式的孩子穿着颜色不一的灰暗衣服,在衰草丛生的运动场上显得怪怪的。我校因教学效果好,吸引了周边乡镇学生,班额陡然增加。
李镇西认为:一些优秀老师情不自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而且并没有因为这种爱而淡化教育相反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恐怕不能简单地否定。虽然这并不是教育的常态,也是一般老师做不到的,但做到了的老师,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尽管不一定提倡,但至少不应该被揶揄。 只是,第一,这种带有亲情般的师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绝不能有一丝刻意为之,特别不能将这种感情当做“工具”来使用,好像为了“感化”学生,便故作母爱,这样的教育很假,甚至很恶心。第二,即使是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父母般的爱,也必须把握好分寸,切不可因此而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严则打骂,宽则放纵。失去了原则的爱,已经与教育无关了。
一位中国普通的“瓦尔娃拉”,用33年标配般的微笑对这段话作了现实的诠释!
(三)面朝大海,唯有深情最动人
作家张莹写道:世上有很多很多的苦难挣扎,失落不堪,亦有很多的千山万水,劲草嫩花,它们在风雨中涤荡,也在岁月中散发着 唯光芒。这光芒,是一种精神强度,饱满,葳蕤,动人。
教书之余,笔耕不辍。在苌楚老师的笔下,它们款款而来,一字字,一句句,清新,秀丽,化成巨大的深情,席卷了时光。
我问她:当老师30多年,抱怨过自己的命运吗?
“当然抱怨过,但我始终用心书写大海的宽阔和春天的希望,唯有深情最动人。”
问:哪些方面呢?
答:人心若如一座花园,有愿意两两开放者,必为至雅。然而,可欣然而观,不可对其花园之布局景观指手画脚。界限的把握至为重要。“无论怎么冷,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余光中说过:“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用一生抵达一次山盟。”有一年,阶梯教室混响巨大,在看《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教师假期集训必备节目,已经是第二次看了。每次我看到那些病啊残啊的最美乡村教师就很烦。不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搞这种煽情的东西干嘛?
图书室扫尘。书只是初步上架,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工作,为迎接省级验收,小学非凭空建一个图书室不可,我当时任务是实验室,被通知把家里的书全拉来,板车拉的,验收完后,又自个儿拉回去。现在的书是上面配的,单一。电脑也不可上网。
问:仅此三点?
答:人不可以对自己的命运抱怨太多。
我说: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也很直接,也是事实。
“我脱口便答,乃因我思考过。是的,关于所谓命运我的确认真思考过。结论是,其实我还是应该感恩于我的命运,它使我与学生亲近,于是我眼里几乎全没了可与别人争的利益。只要允许我教书与写作,别的利益由别人去争好了。而这又使我的人生,一向处在人际关系单纯的状况,于是友谊多了,芥梗少而又少。”
“我教学生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
采访结束时,街道上两边银杏树的叶子开始出现金黄色,那一抹金边儿,黄得更深,更烂漫了。
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里面的诗: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崎岖的道路,。让我们紧紧拉着手。露着胸膛,光着脚,身上披着破棉袄。向前看,别害臊,前面是光明的大道。
苌楚老师还是面带微笑说:看来,这样的日子会年复一年地继续下去,还似乎无怨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