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渊源
【聆听诗心03】
江岚博士今天讲解了我国诗歌最早阶段的形式和发展,包括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古诗十九首》等。
《诗经》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一般认为风是春秋中叶以前的民间创作,由文人士大夫修饰成文,雅颂则主要有西周初期的贵族阶层创作,主要用于政治活动。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较少用典,语言上以四字句为主,结构上以复沓为主,修辞方式已经比较完备,后世总结为“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六义。
《诗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高度重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有人评价《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
《论语》还记载:“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可以推断,那时《诗经》的语言表达形式要高于普通的日常用语,被认为是规范和典雅的,适合于正式场合使用。
因此,在外交场合,诗经经常被引用。《吕氏春秋》记载:“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五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晋人乃辍攻郑。.....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在《荀子》一书中,篇中的议论小结通常都会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文章结尾也普遍引用《诗经》进行印证概括。
《毛诗》、《鲁诗》、《齐诗》、《韩诗》等都对《诗经》进行了引申发挥,朱熹的《诗集传》更是对《诗经》进行了极端的政治化。
《诗经》体现的春秋时期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长江流域南方楚国文化的产物。《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成文的,并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屈原用这种文学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以《离骚》最为著名。楚地环境恶劣,巫祝文化盛行,楚辞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句式上字数比较灵活,不再局限为四字句。屈原的作品通常运用大量的事典,辞藻比较华丽,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
屈辞又被称为屈赋,以区别于汉赋,有称荀子是赋体的开创者,荀子晚年生活在楚国,或许与屈原的创作有某种关系。赋体到了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萧统主编的《文选》收录了大量文赋,萧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后面要介绍的《古诗十九首》就是萧统收录在《文选》里,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诗经》和楚辞对后代唐律诗和宋长短句的创作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江岚博士今天重点讲解了古诗十九首的文学特点。
首先,古诗十九首不是汉乐府诗。乐府是西汉正式设立的音乐管理机关,负责收集、整理民间的歌谣,兼有聆听民意和文化传承的双重功能。汉乐府诗与《诗经》和楚辞一样,都是词曲搭配的,可以歌唱,亦诗亦歌。而古诗十九首纯粹是诗,不是歌。古诗十九首代表的体裁是在汉乐府后期发展起来的。
第二,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作品,不是改编于民歌,但它吸收了民歌的特点。汉乐府中还包括杂诗,古诗十九首全部是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初步成形。
第三,古诗十九首叙事性特征明显,而且叙事完整,言之有物,感情委婉真挚。明代胡应麟《诗薮》评价云:“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古诗十九首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生活气息浓郁。把叙事带入诗歌是它的重要贡献。
第四,从语言形式上看,语言直白,比较口语化,所以古诗十九首中没有特别经典的单句,它以整体取胜,自然浑成,天衣无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