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第119、120页。
一般地,治疗分四步:
第一步,用具体的日常词汇给问题下一个清楚的定义,目的是为了确定问题对病人的意义。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即,意义是个人化的和特殊的。
第2步,调查了解已采用过的企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可以弄清楚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持续下来的:不良的解决问题之行为制造了并维持着问题。
第3步,制定要达到的蓝图。对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给予肯定。
第四步,计划的执行或实施,引起改变。
若病人动机强烈而阻力小,事情往往比较容易办,效果也好。但是,策略治疗最富盛名的是它对拒绝改变者的有效干预。
典型的技术是与病人沟通 通过讲故事、寓言,务求对病人有充分的了解。
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故意“反着来,”如请病人设法引起一次焦虑发作(所谓悖论干预),或者,劝病人不要改变(所谓保持症状的策略)……所以病人的悲观是有道理的(所谓症状有积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所谓建构主义,焦点从问题转移到了病人自认的问题之前提。理论带有相对主义色彩,G.KELLY的个人建构学说起了重大作用。
通常,病人的前提是狭窄的和悲观的,这就塑造了他们的生活,并且制造了僵化无效的解决问题之各种努力。治疗的目标是对一个新的故事达成共识(对现实之新的理解和解释),病人用新的强有力的方式重新描述自己的故事。这就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