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晨读感悟-拖延症,也可变利器
今天的一个收获是,再次发现,一个事情,不是只有非黑即白两面。
比如,拖延症。
小的时候学过“拖延”这个词,当时只知道是一个中性词,形容一个事完成的不及时,比原计划完成时间有所延长。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拖延”变成了“拖延症”,并且渐渐还成了一种看上去很严重的病症。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针对性研究,从心理、生理、精神等各个层面去探究为什么拖延、现象是什么、怎么解决拖延。
当一个原本中性的词演变成一个病症名词之后,带来的影响也就不一样了。
首先,人们会普遍的下意识认为“拖延症”不好。接下来,就会有很多人,开始自以为对症的想要去改正这个“毛病”。最后,有的人找到方法,成功摆脱了,有的人还是没成功,或者又因种种理由,拿“拖延症”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借口牌。继续发酵的结果,是民间又开始流行的一个新词“懒癌患者”。
那么,拖延症,是不是真的就代表着“黑”?代表着“错”?代表着“不好”?现在看来未必。
人生有些场合下,还必须要用“拖延”大法,才是最合适的。比如:在制定长期性的个人决定或商业决策时,我们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做准备,和思考的。然后再去做相应的决策,这种“拖延”是有意义的。
再比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接触信息量庞大,每天要做和想做的事是父母那一辈相对单一生活方式的几倍,但我们仍然还是只有一个脑袋两只手十个手指头,不可能做到天天事事皆完成。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施展“拖延术”,把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拖一拖,放一放,等两天再去做。
而在职场中人,更是需要学会灵活应用“拖延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根据不同场景需求作相应的合适处理。
这样看来,拖延症,未必是坏事,看我们怎么用。用好了,说不定还变成促进自己学会轻重缓急、人际关系交往的利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