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养本真的孩子——读吴非老师《永不凋谢的玫瑰》有感

培养本真的孩子——读吴非老师《永不凋谢的玫瑰》有感

作者: 竹林闻泉响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1:52 被阅读0次

    读了吴非老师的《永不凋谢的玫瑰》,感受颇深。

    他在文中写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的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的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它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充满爱的美好故事,长久地激动着吴飞老师。

    他想到用这个故事中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几百个高中学生,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处罚……

    读完以后,我心中为之一振。我相信,当这些高中孩子初次读完这个故事,他们心中也是应该有感动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对奶奶的爱,一位教育家被女孩天性的爱所打动。

    但是读了几遍以后,他们初次的想法和心中另一个想法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爱”和“道德规范”,哪个更重要?老师曾经教育我们:不摘花,爱护公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准则,于是出现了前面的续写。

    孩子没有了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不是没有,而是不敢,不符合标准答案。

    孩子说的话不像孩子的话,卢梭在《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学会说话后要特别注意,不要教给孩子虚假的客套话。

    看到这些,我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孩子在写作文时为什么假话、套话连篇,没有真情实感。

    三年级的孩子,放学后给妈妈做了一顿饭,妈妈说:“看看我的女儿多棒,都会做饭了,谢谢女儿。”

    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帮助老奶奶提东西,老奶奶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说:“不用谢,我是一名少先队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笑一笑。

    孩子,到底怎么了?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本真的孩子——读吴非老师《永不凋谢的玫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c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