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
在共同读一本书时,每一个人读完后都会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于是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
分享都会有一个触点,不同程度的对伙伴们产生影响。当我们对这个触点发生共情或者是有触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是相同的感受。
我的分享探讨的内容有对直播间,对老师们,对自己!
❤️对直播间,
分享的伙伴们越来越多,大家互相赋能共读共创,每个人都会获得不同的收获。希望伙伴们有时间,哪怕听一小会儿也会有收获。而这种共读共创,是集大家的集体的思维于一体,碰撞发生火花,这比一个人读书要能得到更多维度的思维。
走出去打开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要让固定性思维把自己给框住。
反馈的反馈
❤️对老师们的反馈
W老师的分享是小脑袋大能量,每次听她的分享都带给我很多的正能量,也会触动到我。
她说,每个人都会有内在的卡点,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是一群具有向上生命力的伙伴,大家一起读书就是为了碰撞,跟着心走,让心流动起来。我们生而不同,不要比较相信自己。
我的反馈:
共情触碰到了我!如果不是共同成长,没有谁愿意花费时间在读书上,读书也花费时间,花费理智脑的精力。就因为有获得,有碰撞所以更愿意待在这里,哪怕听一听也会被温暖到!
每一次的反馈里都有自己的触点,发生了什么,自己会讲出来!
N老师的分享:让潜意识带出自己的感知,不要被本能脑的强大左右,更不要被外部的噪音所影响。所以冥想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学会向内反省,角度不同,思维不同,不要纠结于和别人进行对比,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多维度的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经常静观,不要让小我指责自己,不要比较。
早起是另外一个话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要不要早起,其实早起是有好处的,但是前提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有1%的努力好过原地踏步!
我的反馈
听别人的故事,感知自己的人生。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要被别人带跑。自己不知道自己做什么,那慢慢的去寻找,不要着急。多学习,通过认知思维,结合书里面的内容,慢慢提升认知后就知道自己大概需要什么了!
反馈中不纠结,不评判。别人只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自己了吗?
Z老师:谈到减重遇到瓶颈期,她没有停下来继续前进。
我的反馈
我分析的是反观我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因为遇到瓶颈期,不懂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节奏,所以就评判自己没有写字的天分,放弃了。
通过学习认知觉醒,知道学习会有一个平台期,当我们遇到这个平台期的时候,我们不要放弃,跨过这个平台期以后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有时间计划把书法再拿起来。
认准的路,遇到困难会化解而不是放弃!
Y老师:分享条理非常清晰,对分享有一些恐惧。
我的反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就好,看到自己的成长。当然有内在的胆怯可以说出来,其实说出来胆怯的这种情绪就会消散,有时候恐惧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它扩大化。恐惧来自于自己的想象!
恐惧就是一种情绪,不管你的态度如何,它就是一种能量,所以看到它,拆解它,分析它,解决它!
❤️对自己的
我第一次上台分享更囧,本来以为可以完整说出来,结果站在演讲台上,腿抖的站不直,上下唇哆嗦,语言碎片,大脑一片空白(那个画面现在想起来又气又笑),着急上火没用,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囧,认可它,然后慢慢练习就好了,现在每次分享前也紧张,但是也正常。
曾经的过往,都是自己的人生,看到过去,对比现在,坦然了很多!不成长,不觉察!有觉察,就会不一样!
紧张是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被别人评判,直播间伙伴和场域都是善意的,会支持你,包容你。这个世界所有呈现的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多做爱与感恩练习,会帮助我们淡化对上台的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