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

作者: 守拙瑜 | 来源:发表于2024-02-05 10:07 被阅读0次

认知觉醒带给我们的力量

读《认知觉醒》有感

王瑜

读了这本书,终于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喜欢学习,却改变困难了;为什么立了那么多计划,却中途夭折;有那么多梦想,却难以实现。因为在输入时、在幻想时,是快乐的,而在具体实际行动时,却缺乏了意志力与行动力。认知觉醒,人生来就是追求享乐,而成长是反人性的,然而所有长期主义者,都是自律者、行动派。他们并没有天生聪慧的大脑,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更专注,付出的时间更多罢了。

反观自己,在一直认为的短板中,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了吗?聚焦问题本身了吗?是否有卓有成效的计划与行动。以前觉得是聪明与否是最大的差距,现在觉得,认知本身是最大的差距。

认知,就是对问题根本的认识,浮于表象的,人云亦云的,在热闹中学到的是给予别人知识系统根本上的认知,而非自己知识系统基础上的认识,我们要抓住根本的东西,远离那些虚假的“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确属不易。

这本书讲: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是相对困难。在缺乏金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趋难避易,不自觉地沉浸在表层的学习量中。

人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在我们的内心很早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趋难避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人的认知能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而潜力意识却一直存在,所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掌握的工具越多,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强。知道了刻意练习,就明白了如何精进自己;知道了“运动改造大脑”,就清楚了如何激发自己的运动热情,领域内的精英们无不是比其他人了解的知识更多,他们的盲区更小,认知更清晰,因而也更具有影响力。

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面对困难时,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从长远看,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可能预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

心理学家安德斯 艾利克森经过大量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我们没有变得像天才那样,是因为方法不对或练习不够。

所以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化到另一件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大概率就会出现。

我们每天都要做哪些让自己感到有点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

学生怎样提高成绩,梳理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者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

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所有一切千变万化,但本源就在那里,所有一切举一反三,基本概念就在那里。懂得了教育的本质,正确认识和重复训练,我开始在训练上做好女儿的榜样。我买了一本小学数学集,我们一起探索新的数学知识,当我解开几道难题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女儿赞美我,她也开始拿起另一本数学习题集,在演草纸上计算着、尝试着。

所有问题的根源来自自己,所有解决的办法也来自自己,知道很多道理,不如踏实做好一件小事。以往我总批评孩子朗读感情不饱满,声音不饱满,怎么她就没有学到我朗读的一点技巧,我总是批评结果,却没有具体指导过程,当我拿着下册语文书,一句一句指导她断句、发声,带着表情朗读,不放夸张一点,让文字跃然“脸上”,我发现她学习能力很强,一会儿就掌握了语气与语调。

于是我知道了我的认知是----行动,而不是对孩子“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有一次儿子指着他的小汽车说:“A car on the bus.”他懂了英语,背诵句式,词汇的积累,让他可以随意发挥,语言就是要去运用,就是要去大量积累,很多基本功,就是要靠大量练习。

前几日,我在家门口铲雪,两位邻居女孩卖对联回来,出于对她们书法学习热情的保护,出于对书法的喜爱,我还不犹豫地扫码买下这幅对联,一问才知道,她学习了三年,也许一开始并非出于热爱,但是练着练着,成了习惯,成了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与赞美的时候,就变成了资本与财富。

我们没有刻意改变的,别人在改变,所以别人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没有刻意注意的细节,别人注意到了,所以别人成功了;我们没有刻意练习的事物,别人一直在重复,在重复中总结了经验,提升了规律的认识,概括出来几项、几条,并且学会了高屋建瓴,发表总结陈述的时候,我们还在苦苦寻觅方法,慨叹这个问题好难。

然而我们去看书,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做法,是基于别人知识体系建构之上的做法、分析、心得,我们领会得不深,记忆得不牢固,甚至无法“嵌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依然难于改变。只有我们机遇问题本身去深入研究,获取的知识才是第一手知识,才会印象深刻。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去做,去实践,而不是去焦虑,去忙目攀比。认清现实,脚踏实地,不抱怨,不将就,做行动派,不做梦想家。


相关文章

  •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真正改变自己

    如果说《认知觉醒》让你开始“愿望觉醒”、“方法觉醒”、“目标觉醒”,那么作为它的姐妹篇,《认知驱动》中提到的真正做...

  • 认知,觉醒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是来自我们被无意识预装了错误的认知、错误的需求、错误的价值。然后我们活在一个别人设计好的认知、期...

  • 认知&觉醒

    一个人的觉醒, 1%依靠他人的提示, 剩下的99%来自生活。 换句话说, 人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 改变自己的习惯,...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源动力

    什么是真的正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这四个字的含义,我们可以分别将其拆解为两个词语,一是认知,二是觉醒。 认知,即是我...

  • 2022年第104天

    #《认知觉醒》DAY3阅读笔记 今天阅读的是《认知觉醒》第三章: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 书中对于“元认知”给出...

  • 《认知觉醒》读后感

    《认知觉醒》读后感《认知觉醒》这本书中引用了很多牛人书中的一些观点,一层层剖析了我们如何可以通过认知觉醒来实现个人...

  • 真正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认知!六大顶级思维,觉醒你的认知能力

    认知觉醒:真正拉开人与人距离的,是认知!下面就分享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六大顶级思维!觉醒你的认知能力,看看你认知到了几...

  • 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对人有多重要? 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的很困难很辛苦的原因是因为交流的人认知不同。认知是什么?认知觉醒对人有...

  • 读书小结

    时间4.1-4.10读完《认知的觉醒》《活着》《父母的语言》《被讨厌的勇气》。 只有《认知的觉醒》写了读书笔记,其...

  • 《认知觉醒》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

    从《认知觉醒》一路追到《认知驱动》,周老师书里的观点深深触动了我,仿佛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 《认知觉醒》告诉了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dq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