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当时的Agile China,听Linda Rising讲Agile mindset,听吴军老师讲一万小时定律,在ThoughtWorks赞助的Open Space中体验结对编程、TDD、闪电演讲。虽然当时懵懵懂懂,但是在后面的几年中给我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今年再次有机会参与已经更名为TiD的大会,再次见到了一群对软件感兴趣的、对新技术怀有激情的小伙伴,从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新的能量。
以下是我的几点总结。
我的分享
在技术场分享了有关遗留系统设计演进的实践。
以抽象为手段,以领域模型为指引,对遗留系统的设计进行重构和演进,在此过程中追寻设计的简单性。
错综复杂的遗留系统,剪不断理还乱数字化转型
传统企业面临着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压力,也迫切需要转型,包括数字化转型。包括像Daimler这样在传统汽车行业非常成功的企业。
Tech@core
技术将成为企业业务的核心,比如汽车,不再是制造本身决定一辆车的价值,也包括了IT技术和云端的服务。IT技术正在变成业务和竞争力的核心。
敏捷与数字化
- 数字化强调,商业和技术精英要更多地参与到产品团队中。
- 数字化意味着“快速失败”,快速响应商业上的变化。
- 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每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中,构建创新能力。
从数字化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敏捷方法对其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敏捷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朝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迈进。
技术战略(Technology Strategy)
管理、构建开发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技术资产。
例如:对于产品或企业未来的愿景,需要对哪些技术进行储备和布局;对于某项新技术,应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采用。
关注“人”
人是很复杂的事物,也是产品开发中最大的变数。人类现在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点,来源于人类千百年来基因的遗传,也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因此,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更有效地与他人协作。这些方法往往具有来自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理论支撑。
影响他人
承担管理或者教练角色的人,如果想在团队中推行某一件措施,往往并不容易。
有一些具体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别人,提升个人做决策时的影响力。
Linda Rising在演讲中提到下面6个具体策略:
- Liking.
我们喜欢有吸引力的人,以及跟我们相近的人。 - Reciprocity.
互惠,人往往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Social proof/Consensus.
我们会跟随类似的或者有地位的人,比如人们曾经对庆丰包子的追捧。 - Commitment/Consistency.
人往往会努力做到兑现之前的承诺。哪怕这件事不是自己原本想做的,但一旦做出承诺,就会尽力实现。 - Authority.
人往往会尊重权威或者专家。
*Scarcity/Exclusivity.
当我们受到限制获得某些东西时,我们却更想得到它。
这些技巧可能已经被很多营销高手运用得得心应手,我们也可以将其加入自己的工具箱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此外,了解这些原理,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识别出某些营销“诡计”。
相关的推荐书籍:《影响力》《Fearless Change》《More FearLess Change》(中译本为:《从1到100,用心求变》),其中后面两本书的作者就包括了Linda Rising。
个人成长
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低水平、重复性的工作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是人的创造力却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价值所在。
驱动个人。我们的实际能力往往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
- 一个案例: Tinker School。
- 可可师太和山山分享了项目团队如何转型为敏捷教练的过程,其中也蕴含着有效驱动个人的艺术。
持续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Purpose),不断地自主学习(Autonomy),在追求专精(Mastery)的时光中持续进步。
规模化敏捷
本次大会专门有一个论坛,“规模化敏捷论坛”,探讨了大规模敏捷实施的不同方面。内容涉及精益、SAFe、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
新技术
比特币及其衍生的区块链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学术界、工业界人士。
在本次大会上有一个专场,请到了多所中国著名高校的学者,对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结束
本次大会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还有设计思维、测试、大数据、软件度量等多个领域。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一听取,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弥补。
感谢给予支持的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