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宁《产品思维30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9655/9e0a59ceeb33170b.jpg)
1、《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作为一个创客,首先要思考的是产品。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未来打造的产品是解决客户的什么点呢?
痒点第一被排除。在我的产品中,无法即时满足客户。
痛点是恐惧。在生涯规划领域,客户会恐惧什么?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全职妈妈重新进入职场,他们会不会害怕找不到工作?面对两个以上的机会,会不会害怕错失良机?有忧患意识的人会不会害怕被人工智能取代自己的工作,因此想要转型进入无法替代的行业中?职场人士会不会害怕企业随时裁员,自己成为无业游民?……
针对以上痛点,是否可以提供就业指导、技能提升、知识(能力)管理、愿景梳理等服务?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客户心中的那个理想中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热爱学习的我?热爱生活的我?浑身充满正能量的我?受人尊重的我?被人羡慕的我?有钱有闲有趣的我?……
针对以上痒点,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社群?
2、《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战略存在层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我想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他人的认可、影响力、金钱,也许还有其他暂时没有想到的。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个产品得到的服务有:对自己更清晰的认识、更加投入而幸福的生活、更加包容和理解以及被包容和理解、学会生涯的方法可以帮助其他人、解决具体生涯(成长)问题。他们之所以依赖我们的原因是,有一群小伙伴会一直在他们的身边支持、陪伴。
能力圈层
要做哪些事:我们具有心理学背景和知识,可以把生涯规划做出偏心理的方向。自我探索、激发潜能、挖掘潜在的资源和力量。
不做哪些事:职场世界、大数据等可以外包。
资源结构层
我们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哪怕是碰到相同服务的人,也完全不需要敌对,可以沟通、联盟一起搞事情。(其核心还是自己需要有产品和极强的专业能力)
角色框架层
我们的角色是迷茫时方向的引领者、人生旅途的陪伴者、支持者、监督者……
感知层
我们的形象既要体现专业性,又要展示亲和力。让每个接触我们的用户都能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备受重视”。
二、古典《生涯发展与实务》
1、生涯混沌理论
根据古典老师介绍的“混沌生涯地图”方法,尝试地自己也绘制的一份。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9655/be160bf8255d6921.jpg)
看着自己的这份地图,思绪万千。
虽然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从事过8份工作,但是,真正对我有帮助(或者是有影响的)竟然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学老师,这份工作让我接触到了“生涯规划”,从而开始了后面一系列的发展。一个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创业经历,让我体验了一般真实的创业,也埋下了未来走上创业之路的伏笔。
还有其他的重要的人、事、技能。包括新精英的学习经历、拆书帮和海南头马两个公益性成长社群、两个好朋友、生涯规划、心理学、阅读、演讲、写作、运动等等。
梳理关系之后,结果如下。
收敛子:学习,包括阅读、写作、演讲等输入和输出的事情
钟摆子:职业,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换一份工作。生活上也是如此,总是稳定一段时间以后,又需要折腾一下自己。
奇异子:学习(研究生)、培训(新精英)、社群(拆书帮+头马)、朋友
障碍子:兴趣广泛、不够聚焦
由此可见,哪怕创业,未来的行动仍然可以继续聚焦在社群的参与和培训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