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起写作开始日更,加上之前完成的作业字数,累计至今共97828字。不到十万,看起来挺多,实际有很大水分,多数文字叙述都沉浸在情绪里,缺少实际意义。但若是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太现实。
写作本身只是一种行为,但这个行为是贯穿各种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之间的通道,所以准确而精炼的表达至关重要。
写作不单单是重复劳动,而是一层层叠加的进阶。如果没能实现逐步成长,演变成舒适区内的简单重复,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此时此刻,因为倦怠感造成的断更,看起来像坏事,其实是好事,它迫使我停下来回顾自身,找到问题的根源。
写作日更的好处是,在逼迫自己每日交作业的过程中,训练自己️以更加细致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和自身,尽可能使用更加准确的文字表达内容,努力拓宽自我认知的边界、丰富个人世界,为自己解开种种疑惑。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能够知道该如何去寻找答案。
写作日更的坏处是,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处在思想最激荡的节点,情绪低落或者平淡无波时仍然需要完成任务,受情绪影响很大,一次两次不会觉得怎样,次数多了就变得麻木,文字毫无生命力,纯粹为了应付作业随便写写就交差。为了清晰地了解写作情况及前后比较,我把开始写作以来的每次作业标题都列出来,记录字数。从时间节点上看,12月中旬开始就逐渐走下坡路,字数越来越少,用心程度也大不如前 ,后面即使偶尔会用心写作,但所占比例不高,所以整体的状态差强人意。日更,为了完成而完成,不再是用心写的文章,只是无意义文字的堆砌。也因此产生出焦虑、愤怒的情绪,对自己有要求却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负面情绪越积越多,生活状态一团糟。
所有新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改变都需要经历不适应,显然写作这一行为的适应期有些长,将近半年。不可否认,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很坎坷,目前为止是否渡过新人阶段尚不可知。
通篇下来似乎都在表达自己没有错,其实根本就是努力地不够。我毫不否认这一点。罗胖说过,每个人在当下的状态都是过去无数个选择的累积结果。所以,其实人跟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在无数个选择节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有人选择娱乐就有人选择努力奋斗。我无法改变过去的选择,只能改变当下,可惜很多当下的状态带有过去的惯性,想纠正并不容易,最好的策略是培养新习惯覆盖旧习惯。打破延续很久的生活节奏,必然带来痛苦。可是,到底是舒舒服服懒散着却没有进步比较痛苦,还是尽力尝试克服困难更加痛苦?
这又是一场抉择。
所以过去那几个月不断重复、毫无意义的写作行为,确确实实构成了自我绑架,可我还是无法割舍、不能停止,一直在折磨与被折磨的纠缠当中,还乐此不疲。看似无效的重复,总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始终不肯放弃写作,不论写的多烂都不想放弃。这个牢固的想法才是能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无非是因为相信。相信通过写作可以接近希望的方向,可以到达自由的世界,可以实现思考的极致。
我会为此纠正以往的节奏,调整时间,不把写作当成负担,而是到达内心最直接的路径。
写作,不止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促进思考,反馈思考结果。
写作,不是束缚自己的枷锁,是寻找自由的手段。
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日更变成一种行为绑架? 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日更变成一种行为绑架? 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日更变成一种行为绑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