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3周关键词:创业
用一小时时间速读,用一生时间精读,这是无悔在2017年阅读的第76~81本书。
创业维艰 - 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本•霍洛维茨 (作者)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这算是一本已入耳百遍的有关创业的书,下笔的角度很独特,无关风光,只讲艰难。诸如:如何解雇员工?如何裁掉高管?给好朋友降职,当天才员工变成超级混蛋。
没人会在意。
这是一句给我自己印象很深的话。
创业的路上的各种艰难,对于创始人来说,真的是苦,真的是难。但是,没人会在意。
新闻媒体不会在意,投资者们不会在意,董事会不会在意,员工们不会在意,甚至你母亲也不会在意。
其实,这句话在所有场合,都是极为适用的。所以,一是要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在意自己, 二是要会发声,因为不说,真没人知道,真没人在意。
作者在“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来上班吗”这一章节中,给出的好公司和烂公司的描述,非常精彩,也非常受用。
好公司
在工作环境好的公司,员工可以专心工作,相信只要工作出色,公司和他们个人都会受益。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高效有用,会使公司和自己都发生改变。这会令他们在工作中既动力十足,又有满足感。
烂公司
而在工作环境差的公司,人们会把大量时间都用在捍卫公司利益、阻止明争暗斗以及改进不完善的工作流程之上。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因此也就不可能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完成工作。荒唐的是,即使他们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超长时间完成了工作,却完全不知道这对公司或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意义。
用《眨眼之间》里的薄片分析法分析一下,就是用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去认知所在公司是好是烂:身处其中让自己舒服有动力有成就感的,就是好公司,反之,让自己不清不楚的越干越没劲儿的没目标感没成就感的,就是烂公司。
创业不易,守业更不易,这是一本创业者和打工仔们都值得读上一读的书。
~ ~ ~ ~ ~ ~ ~ ~
YC创业营
兰德尔·斯特罗斯 (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
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知乎 (编者) 中信出版社
这两本书非常集中于讨论互联网或是IT领域的创业。
翻看《YC创业营》,好像是在看一部电影。
YC是硅谷一家非常著名的创业公司的孵化器,从数千家申请入YC创业营的公司里,遴选出少数几十家,之后开启为期3个月的孵化历程。从给YC发申请书,一路的艰苦前行,一直到最后的演讲日。
此书最精华的部分,是在每一章后面的"投资人说",精炼、精辟、纯干货。譬如说:
创业者本身比他们提出的创业想法更重要。
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也许其他人也想要这样的东西呢。
作为一名创业者,有的时候,你需要忘记所谓的逻辑推理,遵从自己的渴望去努力追求。
当风投问你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时,他们才不会把你说的话当真呢,他们只是要看看你是怎么想的。
真正的观点,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如果一句话不足以令人眼前一亮,那八成就不能算是观点。
这些精辟的干货其实也挺反常识的。通常认为对的, 其实啊,八成都是错的。
《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里真的全都是聊天。
每一章节的正文部分里只给出了聊了内容和知乎上的作者名,作者介绍放在了章节后的备注里,参与聊天的人太多了,速速的这么翻着看,直翻得晕头转向。
此书按照创业的时间顺序把各种问题进行了章节分类,从审视自己开始,为什么要创业?到选择创业方向,再到找合伙人、找钱,以及公司成型后的产品迭代、团队构建种种。
在“创业公司如何招人”章节里,有段大家可能没用过的招人方法很创意:
上推特,看感兴趣的人的关注者,一个一个看,他们的Twitter、博客、Google Reader分享,想办法搞到邮件,联系,半夜电话骚扰。
上豆瓣,前端后端挑几本重量级的书,去找想看、看过、正在看这本书的人,一个一个看,看他们的活动、博客、Google Reader分享,想办法搞到邮件,联系,半夜电话骚扰。
找同事,问他们都看什么技术博客,想办法搞到邮件,联系,半夜电话骚扰。
这种精准的所需人才的定位方法,迁移到其他行业同样适用。还有这种力气活,以后完全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做了。正在专业圈里的微信群里聊着,觉得A君的见解很独到有深度,直接对着人工智能助理来一句:查一下这个A君,整理出一个个人基本情况和职场优劣势分析报告给我。随后人工智能就玩命的各种搜索和数据分析10分钟后给出了报告。
精益创业
埃里克·莱斯 (作者)
中信出版社
这算是又一本已入耳百遍的有关创业的书。
“精益创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有关创业执行层次的认知:
你需要的不是基于众多假设制订复杂的计划,而是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进行不断调整,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这个思路,与《转型》这本书里给出的先行动再检验再调整的策略,如出一辙。再往底层去思索,这其实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行动方式。在不确定性前,旧有的套路已经失效,再不更新认知,就要继续被甩出去几条街了。
精益创业也借用了不少精益生产的理念。“安灯”拉绳就是其中之一:
“安灯”拉绳的要义是一旦发现无法纠正的质量问题冒头,马上停止工作,强制展开问题调查。不能为了时间牺牲质量。
用一句俗语,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用心理学效应来类比,是破窗效应,在刚刚有一块玻璃被打破时就赶紧补上。
~ ~ ~ ~ ~ ~ ~ ~
创业36条军规
孙陶然 (作者)
中信出版社
最近几个月逐渐养成一个习惯,上班路上听“得到”的“今日知识新闻”下班路上听喜马拉雅电台中的"行动派"。每次"行动派"播放之前的广告,就是孙陶然的“创业36条军规”,柳传志等各种大佬发声打广告。翻开这本书,发现里面也是各种大佬贡献文字打广告。
与《YC创业营》和《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这类太集中于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书籍相比,这本《创业36条军规》就显得特别实业化,这与作者的连续六次创业都是在实业里打拼有着很大关系。
书的结构很简单,36条军规,一条一条的叙述。不在创业的环境里,短短的翻书期间大多数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记录一段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关团队的描述:
团队成员需要协同作战:有三个原则非常重要:(1) 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2) 彼此信任。(3) 注重沟通技巧。最后一条尤其重要,如果不能确立团队的沟通氛围有话桌面说、有话好好说,团队很难走得远。
细想一下,大到一个公司,中到一个部门,小到一个临时的项目组,莫不是如此。
~ ~ ~ ~ ~ ~ ~ ~
创业的国度
丹·塞诺,索尔·辛格 (作者)
中信出版社
犹太人是个传奇,以色列是个谜一样的国家。对他们一切都甚为好奇,却总觉得有层层迷雾,总也看不清楚。而这本《创业的国度》,让我自己得以一窥其中一二。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跟以色列比,哪个国家都不算苦不算难了。从建国就是战争,邻国全部都是敌国(没看明白他们的飞机航班是怎么能照常运营的),没什么可耕种的土地,干旱少雨。
以色列犹太人的文化,或者说他们骨子里的传统,很异于常人。“肆无忌惮”,无等级之分,怀疑和争辩的文化,都是其中的关键词。还有一点,就是对失败的包容。
以色列全员都需要服兵役,服完之后还要继续服预备役。这又是一种异于其他国的做法。但从书的描述却感受到,恰恰是这种军队的经历,早早给予了以色列犹太人以生活磨炼和人际关系。
《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是另一本早早收在Kindle中要读的有关犹太人的书,看过《创业的国度》之后,对犹太人何以成为这样的犹太人更为感兴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