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卫城的大雪飞飞扬扬,整条街笼罩在白茫茫的天地一色之中,路边摆滩的小贩,早已收回了他们家拾,没有行人,只有满街的白雪和飞舞的雪花。
"踏、踏、踏"马蹄声踏碎了街上的宁静,从外城进入内城的砖石门洞中,一辆黑马拉着的乌木车慢腾腾穿过。
车轮碾压在街道的平坦无瑕的雪面上,发出吱吱的响声,留下了两行车辙和一串蹄印。
车篷内,一身皂衣的十四五岁的少年悠闲地靠着车内的木桶壁,用马鞭在车辕上写着字,嘴里低声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他在为谁惆怅,他在为谁悲伤?
李家庄园的门外,一个中年汉子拿着扫把清扫着地面上的积雪,一条褐色的小路在雪的世界是那样的醒目。听到马车的声音后,停下扫雪,伸了伸弯曲发酸的腰,看着径直走来的马车道:
"树生,都运回来了?”
“大叔,还得运一趟,这车装不下。"
"今天不运了,先生让你立即去学塾。"
王树生跳下车,将皮鞭交到汉子的手中:
"大叔,我这就去。"
说完走进了庄门。
先生,这是庄中佣人、护院、丫鬟和仆人对执教学塾李珃的称谓,也只有李珃庄园中这些人才称其先生。李珃是李家族人的骄傲,李家人称他为李子。
子是对德高望重、才高博学和品质无瑕之人的尊称。
李珃是李家人,自幼聪慧,少年游学于赵晋吴楚之地,曾拜庄周为师,德高博学,周游列国而不仕,后回家族讲学,靖卫城读书之人尊称其为李子。
王树生九岁时,李家收留了他,学塾中诸如劈柴烧水的杂事都由他负责,时间久了,他在学塾做事之余,学到了不少东西。
李子看他聪明好学,不仅没有为难他,有时也会指点一二,王树生对《诗》、《书》的涉猎超过了家族那些子弟。
李子虽喜欢王树生,但限于家族的规矩,也只能暗中给予一点帮助,毕竟主仆有别。
李家庄园的雪已经清扫干净,灰色发污的积雪堆在路面的两侧,形成一个个小包,李家的几个孩子正在学塾院外用雪堆着雪人,几尊堆好的雪人立在那里,倒是给安静的学塾增加了一分的生气。
他们看到王树生时,就停了下来:
"李子让你快去。"
王树生没有问,直接进入学塾。
李珃正跪坐在条桌旁,在条桌的右侧堆积着书简,桌上铺滩着书简,李子正在认真地阅读。
王树生走到门口,正要敲门进入时,李珃你声音传了出来:
"进来吧。"
王树生整了整衣服,推门进去了。
看着王树生,李子指着桌子上堆放的一册册书简:
"这些书简的编需要更换,你把它们带回去,更换好送过来即可。"
李珃又低下头看起铺摆在桌子上的书简。
王树生感激地看着李珃,朝着李珃躬身道:
"谢谢先生。"
李珃没有抬头,轻轻说道:
"我相信你能做好,把这些先拿回去编好后,再来更编其它书简,去吧。"
王树生向李珃行礼后,小心地抱起桌上的书简,后退着出屋门。
书简分为长简和短简,书简中的每块竹简用绳子连串在一起,方便阅读和携带。绳子称为编,编是用牛皮做成的绳子。
短简是用上下两根编将竹简结在一起,长简需要上、中、下三根编连接。
由于经常翻阅、携带,时间久了,编会出现损毁断裂,需要更编。
更编是个技术活,既要新编美观轻柔,又要防止竹简搞乱,需要明白书简内容的人更编。
李子将更编交给王树生,其实是看重王树生,平时限于李家规矩,不方便指导,把更编交给他,既让他能够读习更多的诗书,又不违规。而况家族子弟和佣人们没有能力完成。
王树生自九岁来到李家,把自己看作李家的人,除了从外城将农庄的食物运回内城外,每天会在学塾干活,王树生在干活之余也会坐在外边听李子讲学。
持别是李子对自己的指点,王树生大受裨益。
李子在王树生心中,就是自己的最尊敬的先生。
今天李珃让他回家更编,就是让他接触更多的书简,使他能够更系统的学习这些书简的内容。
这些年来,往返于内外城,听说了靖卫城其他家族的所作所为,自己虽然在李家受过不少歧视,但总有一些人与事让他心存感动。
他把感激埋深深地埋在心头,李家在九岁收留他,没有让他留落在外,虽然是看在父母是李家的雇农的情分,但李家的这份情,对他来说是很厚重,活命之恩的厚重。
李子对自己的恩,那种爱护,那种怜惜,那种不言自明的帮助,让他深深的感怀。
还有刚才那个中年汉子,他一直在照顾着自己,就象父亲一般关照着……
他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他会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