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游天下(84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文游天下(84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06:34 被阅读0次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迅速结成同盟一致抗日,走上了第二次合作之路,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在打击日寇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兵员数量迅速超过九万,这引起国民党的极大不安与恐慌。

    1940年10月,蒋介石要求共产党军队全部撤出黄河以南地区,对于这一无理要求,毛泽东予以坚决反对,但从抗日大局出发,共产党方面最终作了让步,同意将长江以南的新四军撤往江北。然而,当时主政新四军的项英对此持消极态度,未能及时带领部队按照中央决定行事,直至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自安徽泾县驻地南下,而非北上,目的是迷惑敌人,以伺机折转方向渡江。从当时敌我态势上分析,此方案最优,同时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但这也成为日后国民党污蔑新四军兵变的口实。如果按照该计划行军,新四军或可全身而退,可由于行动迟缓,给国民党留下合围的时机。在9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我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后,只有2000人突围成功,且领导干部损失殆尽。

    周恩来获知战况后痛惜不已,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挽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但国民党凭借掌握舆论工具的优势,通过各大报纸污称新四军发动叛乱,是罪有应得,民众一时被蒙蔽。美国记者斯诺在香港得知实情后,首先向世界公布了事变真相,引起舆论哗然。国内各民主党派一致痛骂国民党的罪恶行径,外国列强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也纷纷予以制裁,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做出承诺:“以后亦绝无‘剿共’的军事。”

    牺牲将士的血没有白流,重新组建的新四军获得了相对平和的发展环境,在对日斗争中快速成长,至1947年1月其改组为华东野战军时,已拥有31万兵力。1991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在安徽省泾县城郊的水西山上修建起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其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成为一处悼念英烈的圣地。

    纵观整个皖南事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比如二虎不安一山,国共摊牌是迟早的事,不能希冀对手的仁慈,随时应具警戒之心。再如兵贵神速,所有美好的企划都需要果断的行动做支撑,否则就可能否泰反转。而最应关注的则是舆论导向问题,尽管乌云遮不住太阳,但一时的黑暗也足以迷人眼,绝不能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重演。

    2023.8.26

相关文章

  • 文游天下(381)杨靖宇烈士陵园

    文/石岩磊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与敌周旋五昼夜后弹尽粮绝,不幸壮烈牺牲...

  • 是红色之旅,也是文化之旅

    泾县,皖南事变发生地,现事变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巍然高耸,叶挺旧部保存完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得再远,也须回望来...

  • 回乡小札记.25游郧阳烈士陵园有感

    回乡小札记.25游郧阳烈士陵园有感 文/贾宋海纳百川(徐志海) 1. 每一个现代的人来到烈士陵园,都是带着敬畏之心...

  • 文游天下(102)

    文游天下(102) 青海湖 文/石岩磊 青海湖是国内唯一以省名命名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它形成于2...

  • 文游天下(103)

    文游天下(103) 殷墟 文/石岩磊 甲骨文,顾名思义即是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它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成熟...

  • 文游天下(475)

    文/石岩磊 悬塑是一种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大多为木骨泥质构造,即内部以木梁为架,外面敷以泥胎,表面施以彩绘。...

  • 《回乡小札记》(二十七)游郧阳烈士陵园

    《回乡小札记》 (二十七)游郧阳烈士陵园 作者:徐志海 ...

  • 文游天下(92)博斯腾湖

    文游天下(92) 博斯腾湖 文/石岩磊 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所谓内陆湖即是没有与...

  • 文游天下(100)塔尔寺

    文游天下(100) 塔尔寺 文/石岩磊 1357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于今天的青海省湟中县,他...

  • 文游天下(510)南泥湾

    文/石岩磊 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是首经典的老歌,她用嘹亮华美的歌声演绎了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这首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游天下(84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mv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