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00)
塔尔寺
文/石岩磊

1357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于今天的青海省湟中县,他幼年时就进寺修行,16岁远赴西藏深造。他的母亲思儿心切,让人捎去一缕白发,意为盼望孩子早归。但宗喀巴潜心于佛法没有回家,只是给亲人寄去了用鲜血绘制的画像,并写信道:若能在我出生的地方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 老母亲依照儿子的意愿发动僧侣修筑了“莲聚塔”,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建起寺院,因先有塔后有寺,所以得名“塔尔寺”。

塔尔寺是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6位达赖和3位班禅曾先后在此主持过法事,历代中央政府也非常推崇它的宗教地位,特别是清代帝王多次对其封赏,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赠有“梵教法幢”匾。于是,塔尔寺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存各式建筑9300余间,寺庙占地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同天安门广场相当,而其金碧辉煌的殿宇更是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寺中著名的游览景点有:大金瓦殿、八宝如意塔、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殿、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等。其中的大金瓦殿最为引人注目,它居于整个寺院的中心,殿内矗立着12.5米高的银质塔,这里就是宗喀巴的诞生地,而它的屋顶由纯金打制。据说该殿共耗用黄金1300两、白银10000多两,远远望去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而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壁画、油塑和堆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塔尔寺的墙壁与廊柱上绘满精美绝伦的壁画,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宗教故事,使人犹如置身于佛国里,在款款走来的佛教义理中,受到熏陶与教诲。油塑是用掺入各种矿物颜料的酥油,制作佛像、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其作品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且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艺术品类型,它是先将彩色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形状,再用羊毛和棉花填充到里边,最后绣在布幔上,形成立体感十足的画面。

这些精巧的艺术品大多由男性喇嘛完成,他们怀着无比虔敬的心情一针一线、一枝一叶地制作,没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与他们同样虔诚的还有前来朝拜的信徒。每天都有大批善男信女赶到塔尔寺朝圣,或转经筒,或燃酥油灯,或磕长头。有的妇女背着孩子,口诵经语,双手合十,走三步便全身伏地磕头。孩子静静地随着母亲站起、倒地,脸上也显出肃穆之色,幼小的心灵中肯定早已熏染上对佛法的敬畏之情了。

来到塔尔寺,你会震撼于雄伟壮观的庙宇,更会被心无旁骛的僧侣和信徒所教化,无需笃信宗教,也不用熟稔佛理,弥散在空中的诵经声,酥油燃出的烟气,时时晃动着的红袈裟,以及澄澈得如同高原晴空的眼神,即可完全将人们的心灵涤荡得干干净净,从而远离占有的贪欲,疏离纠结的烦恼,逃离熙攘的喧嚣,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到:此行无憾,此生当值。
2021.8.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