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湿气性质与特点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湿气性质与特点

作者: 悦读的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8-20 23:11 被阅读0次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肼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缨短,小筋弛长,缨短为,他长为。——《素问·生气通天论》

长夏炎炎,出汗多,容易积滞湿气,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何为湿气,湿气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黄帝内经》里说,湿为长夏之主气,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属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

湿邪侵犯人体,留滞脏腑经络,因其为有形之邪,故最易阻滞气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也指出:“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附肿。”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升降不利,气机阻滞则肮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气机阻滞,气化不利则小便短涩。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的阳气。

五脏中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发为泄泻、小便短少、水肿等症。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

故湿邪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绠短,小筋弛长,缨短为拘,弛长为痿。”阐明了湿邪伤人的特点。如湿邪袭表,可见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束布帛。又如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可见关节疼痛。

故湿邪偏胜的痹症,又称为“着痹”。

“浊”,即混浊、秽浊之意。指湿邪为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湿邪为病,其临床症状反映在上部则面垢;反映在下部则有小便混浊不清,便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反映在肌表则见湿疹,滋水秽浊等。

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性黏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邪致病多可见到黏滞不爽、黏滞不清的症状。如湿滞大肠,腑气不通,便便黏腻不爽;湿滞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涩滞不畅。

二是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例如湿温病中的发热症状,时起时伏,缠绵不愈,具有明显的病程长,难以速愈的特点。其他的如湿疹,湿痹以及风湿型的感冒均因其湿而病程较长。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水性就下,湿类于水,故湿邪有趋下的特性。湿邪致病也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例如水湿所致的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其他的比如淋浊、泻痢、妇女带下以及下肢溃疡,多由湿邪下往所致,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湿气性质与特点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肼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缨短,小筋弛长,缨短为,他长为...

  • 简析中国书法的特征

    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其性质与特点和汉字的性质与特点密切相关。大致说来,中国书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精美的隶...

  • 君主论

    《君主论》读书笔记 吴芳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论述了不同君主国的性质,种类,获得统治权的途径及各自特点与...

  • 红豆薏米粉

    薏米粉 2017-11-28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

  • 红豆薏米粉

    薏米粉 2017-11-28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

  • 红豆薏米粉

    薏米粉 2017-11-28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

  • 湿气是百病之源,艾灸祛湿保安康

    湿气是百病之源!湿气伤身有警示,读懂你身体的求救信号。 1、起床凭感觉 《黄帝内经》记载“因于湿,首如裹”,即...

  • 祛湿利器-康恩贝红豆薏米粉

    2017-11-28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主运化,...

  • 祛湿利器——红豆薏米粉

    2018-03-23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主运化,...

  • 红豆薏米粉

    2017-11-28 康恩贝新营销 湿气是磨人的 湿邪--健康的大阻碍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脾主运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湿气性质与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nm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