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02552/4ad2904fd434f528.png)
前几天无意间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励志作家出新书了,出于情怀,便找来她的新作品阅读。文风还是以前那个文风,故事也跟以前差不多类型,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却越读越觉得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当初读完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感了。
我想了好几天其中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人设 」这个概念,就可以有对应的「文设 」这个概念。
这个作者以「励志鸡血 」的文设而成名,当时写的也确实都是她自己亲身奋斗的经历,所以能够给读者带来很强的鼓舞。但是五、六年过去了,即使她自己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内敛的人,跟过去的自己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但在发新书的时候还是延续了以前的鸡血文设。
其实也能理解出版社的意图:就像明星都热衷于打造「人设 」一样,如果因为某个设定获得了成功,以后就还会倾向于选择这条已经被Proven的设定。
但正因为写得不再是真实的自己,读起来反而会让人觉得空泛乏味。
也是在这两天,看到有人评价金庸说: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出第二个金庸了,因为现在很难有人能有像他那样的经历。
金庸的小说能成为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经典,除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也是因为他笔下的故事,都有自己真实经历的折射。他怎么活的、怎么经历的,也怎么写:对女神的爱而不得,对朋友的侠义,对父亲的缅怀... ...
我到现在都能记得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传中说,自己当时写谢逊得知张无忌死讯时,写得还是太肤浅了,真实的人生中不是这样,只因「那时还不明白」。金庸所说的「太肤浅」,正是在他得知自己长子的死讯后。
就连每隔一段时间去修订一次小说,他也只是融入自己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更深的感悟,而不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去修改。但恰恰是这种真实的东西,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正如辉哥所说,写作应该为「你自己 」而写,写你的感悟、计划、书评、游记、父母、爱人,总之是一切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本人很吸引人,或者你的经历能对有类似困惑的人有启发,那么你一定能不断积累忠实读者。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读者喜欢的「文设 」和「热点 」而写,当然可以写出爆款文、也可以赚到大钱。但一旦时代的风口和读者的口味变了,不仅读者不会再记得你的文章,连你自己可能都不记得,当初为了追热点、东拼西凑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
「写自己」很难,因为一旦开始动笔,你就会发现真实的自己,并不如理想中的那么「优秀 」:
- 别人下笔如有神,自己一小时只能憋出400-500字;
- 别人可以引经据典,自己却想不出有什么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
- 别人逻辑清晰、表达顺畅,自己却写得不知所云;
「写自己」不容易,应该算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真实的故事,第一眼看可能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但却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自我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