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通常有两类人。一种是下班熬夜刷手机;另一种是早起坚持锻炼和读书。人们想要进步,但是总是停留在知道的阶段。尤其是过了35岁以后,人们想要改变的决心和行动都会削弱。因为心态和行动上有了更大的惰性,想要抵制诱惑,克服惰性,对于自己来说是挺难的一件事。有时我们还会慨叹:我也想改变呀,但是我没有那么强的自制力。
其实,真正行动力强的人不一定都是靠自制力。自制力差也只不过是我们为自己懒惰找的借口。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作者周岭就提到,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来源于自制力。只要我们用新的机制重构行动力,就能慢慢地蜕变成全新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e9abf8e705561dee.jpeg)
01认识真正的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然后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否则,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行动起来也就容易失去方向。
就像有个求职者去咨询一位老师,不知道是该去私企还是去国企就职,对此他很纠结。可现实情况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接到一份聘用通知。所以,他最需要做的是去继续投递简历、找单位,而不是纠结于还没有到来的选择。
比如,我知道自己要读书,要改变现状,但是如果让我去读超出自己理解力的书籍,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读一些理解范围内的书籍更加有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4c65334ff1fec91e.jpeg)
不管是想要做出哪方面的改变,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首先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先行动起来。也就是把目标定在能力圈外,但是要把行动放在能力圈内。
只有不盲从、不空想、贴近实际的行动才不会让自己无功而返。
02.选择重要的事情
我们每一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选择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做出的选择会影响以后行动的方向。
比如,我们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浏览信息,在此期期间我们看到有趣的消息,热点资讯,这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经常这样做就会让这种行为自动增强,也就是形成惯性,每天睁开眼不自觉地就会拿起手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579f434b3424b9e7.jpeg)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行动,也就是选择不去看手机,而是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醒来后起床活动活动身体或者看看书。做这样的事会让我们的大脑处于高度闭合状态,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成就感。经常刻意的选择让自己专注认真,我们就会逐渐增强回路,进入一种充实、高效的状态。当我们习惯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就不会再被琐事所吸引。
就像我本人,之前也是每天关掉手机闹钟就要刷信息,不知不觉就把时间浪费掉了。可是,开始阅读写作之后,每天给自己定下日更的任务,我一醒来就自然地去看书、思考、写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需要无所事事地靠手机打发时间了,而且,利用可支配的时间完成读书写作,让我获得了不可替代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成长和消遣相比,孰重孰轻,自有分明。告诉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会让我们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会形成正向积极的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81eb6ea1f70807b6.jpeg)
03清晰力就是行动力
道理我们明白的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这样的难题怎么破呢?找到你的清晰力。
我们都知道要努力要改变,但是总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缺乏行动指导,没有清晰的行动。好比我要读书,但是坐在桌子前还没有决定好读哪一本;我决定去跑步,还不确定去哪条路线。这样模糊的想法很容易让我们的行动就地搁浅。
那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改变”这个概念呈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上。比如在本子上写下计划,明天要读哪一本书,读多少页。明天几点起床,去哪条路上跑步,跑多长时间等等。这样按照计划去执行,省去停顿时间,便于迅速进入状态。就像老师给学生上课,都要有课程表,才能保证行动起来有条不紊。
打个比方,减少模糊就是清理路障,以便于我们及时上路。所以,找到我们的清晰力,把要做的事情细致地写下来,会大大提高行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7222eb9aa2dbe9c3.jpeg)
想到与做到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于一点点关键的改变:认清自己,选择重要的事情优先去做,清晰地写下计划,这些将会撬动我们的巨大行动力。
行动一小步,改变一大步。不论是谁,不论年龄,只要从一点一滴开始行动,相信我们终将会重构一个全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