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十年。回想起20年前世纪之交的样子,一边感觉好像刚刚过去没多久,一边又觉得模糊得似乎像上辈子。
简单来说就是房子大了生活好了,现在的生活更加自由、富足。印象中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还是爸爸坐车去亲戚家拿的机票凭证,而现在,全部电子化完成,打飞的原本听来是很夸张的做法,但是现在上海到深圳的距离只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12点还陪娃在南京西路坐小火车,晚上6点已经进家门吃晚饭了。
也因为这样,心理的距离不再遥远,觉得想要去哪里都是动动手指订张机票的事。反过来说,走了越多的地方,越会有一种到哪里都似曾相识的感受。
机场,高铁站……都是按照“最优解”建成的。因为这是最优解,所以大家都来用,所以看上去都差不多,只是规模大小和卖土特产的商店有所不同。
刚刚在飞机上读完了《给四月的信——我们如何知道》这本小册子,是赵嘉敏老师在《未来学》的课堂上推荐的。囤了很久,这次是因为它真的很轻,才选择了带它,结果不到1小时就读完了。看看扉页,只有6万6千字,却涵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脉络(作者是一位历史学家),同时也对目前时代的高速发展提出了反思性的意见,那就是:没有人像当今时代的人一样要面临如此飞速的发展,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新的范式,虽然本书并没有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但本身这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总之对每个在这大潮中拼命游泳的人来说,焦虑不可避免,出路遥远而模糊,但我们必将带着这限定条件上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