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从重庆到武隆170公里,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脱贫攻坚服务团跨过百里到武隆仙女镇明星村听听老党员的故事,他们那个年代对党的感情在言语中跨过时空,真实赤裸的摊开在这群大学生面前。
走过战火纷飞 方知平安可贵
“我当时在床上,怀里抱着枪,怎么也睡不着,怕敌对分子趁机偷走枪支,翻来覆去背后直冒冷汗。”明星村84岁党员田兴伦老人回忆起17岁时的场景,自己从北京走到秦皇岛,一天半的路程,走过大片大片的沼泽,脚下步履不停,心中仍旧心系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党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用笔记着老人的箴言,“作为党员,我们做事要积极,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守在前线,保家卫国。”特别是在战争年代,田兴伦老人在通讯队伍中永远冲在第一线,他回忆到当时队伍中有些同龄人害怕炮火、畏惧死亡,要当战场上的逃兵。老人神情激动地说:“这种逃兵是最要不得的,在队伍里是腐坏分子,在战场是罪人。”
田兴伦虽然是一名通讯兵,没有跳出战壕和敌人血拼,而是穿梭在各个战壕之间,收集着战场实时情报,耳边轰炸的炮火没有阻挡他疾奔的脚步,他守护住了战场信息系统,“战争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粮食局,再也没有天天擦枪了。”
生活从那时起变得平淡且安定,老人现在在山上地里种种菜、喂喂猪、养养鸭,但是那双握过钢枪枪柄的手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除了伤病。“我的手啊,断过三根筋和动脉,现在中指到小指三根手指完全麻木,没有丝毫知觉”。对此,他却没有丝毫怨言,他面对大学生们好奇的眼光,不假思索地说:“我是党员啊,再说现在日子真的挺好的。”
听过党章党纪 方能自持有道
他认为,党员这个身份不止是对自己有要求,更是要对身边的人高标准严要求。据了解,田爷爷家三代都是军装,儿子曾在云南炮兵团任职,获功勋一二。“只要是身边成分高的同志我都会尽我所能帮助并推荐他们入党,甚至是我的儿子和孙子我都会以党员的高标准去严格要求他们。”作为后辈,大学生党员从田同志的言语中体会到了他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他一向听党话跟党走,除了一件事,他“违背”了党,而且持续了几十年,直至今日。
田兴伦老人年轻时受过伤,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所以当他拿着党费缴纳给工作人员时,别人告诉他,我们不收你的,你不用给。“他们说不要我给,但是我是党员,交党费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义务,所以他们不收我就存着,存到现在几十年了,”田兴伦家属补充说:“我们一直没太关注,没想到现在他竟然攒到了1800余元。”
1800元在田兴伦老人心中,不仅仅是一笔党费,更是自己入党时的承诺兑现,“永远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履行党员基本义务,老党员同志一直在践行。
年至耄耋之龄,方去浮华至真
刚来田兴伦老人家时,他还在地里干农活儿。84岁的高龄没成为他懈怠劳作的理由,“劳动最光荣,不当寄生虫。我得干啊,几十年了都这样,”志愿者远远看见老人从地里回来,就急忙迎了上去,扶住老人颤颤巍巍的身躯。“老人特别瘦,衣服被风吹得鼓鼓囊囊,远看感觉田爷爷都要被风吹跑一样。”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者申小凡这样说道。
“谢谢,谢谢,嗨哟谢谢你们......”老人不停的感谢志愿者们,“谢谢你们这么大老远来看我,听我说话。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你们说话大点声哈,谢谢小同志们!”老人听力退化,很多时候一句话要说三四遍老人才能听清,但老人依然能清楚地向我们讲述他的经历,激励着我们在场的大学生党员,“党员做事要积极、踏踏实实,不要去为了得到什么而去做事,要首先想自己能为别人做好什么。”
这个理念也贯彻在他的生活中,老人在家里种了几亩地的菜,喂了三头猪,亲自给它们准备饲料。四大袋不同的谷物堆在角落,老人熟练的拨开袋口,指着玉米面说:“这个是猪每吨必须吃的,要加一勺的水,”田爷爷拿起一旁的红色水瓢向我们比划着,“这个不能多呀,多了就稀了,猪吃了就会拉肚子。”他又抓起一把猪草,“这个也要配在里面,我也不知道比例什么的,就是感觉。”老人多年的农活经验早就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一举一动都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我年纪大了,不能为后辈党员们真正做什么实事了,只能和你们说说话。你们都是大学生,都有很大的前途,千万不能走弯路走岔路,要行得端坐得直。”田兴伦老人在最后拉住年轻党员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学生党员张克强很有感触,“之前党员对我来说是身份和纪律,现在我知道了什么是党性,我还有很多不足,不过我知道了怎么努力。”( 欧敏 张妍 叶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