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三个月的心理辅导终于告一段落,回顾这十三个小时的面谈,我常常提及男友给与的支持以及无意识中对他产生的伤害。
记得第一次去心理咨询室购买这个昂贵的辅导套餐时,我开着玩笑对他说:“上辈子的时候我一定是你的最大债主,这辈子注定要继续来还债。”
好像除了这个缘由以外,我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男友对我付出的种种无条件的爱。我不止一次表达自己的感激,告诉他说,这是我从出生以来从未感受过的爱,而且从我的父母身上也从未得到过的爱。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的观点:一个好的恋人,可以帮你治愈内心的创伤。回想这三年多的相处,我发现用这句话来总结我与男友的亲密关系十分贴切。
虽然不能说我已经百分百被治愈了,但许多深重的伤痛已经在慢慢愈合。截至目前为止,我是这段关系中的最大获益者。
作为彼此的初恋,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活习惯、价值观、原生家庭里带来的行为模式等等。我曾经在价值观冲突中多次产生分手的念头,也在生活习惯磨合中尝试过各种办法,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做着妥协和调整。
不过,原生家庭带来的行为模式才是关系中最具杀伤力的部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仿母亲控诉的方式给对方扔去一个个语言暴力的炸弹,咄咄逼人,不给任何反驳的机会。
对此,我总是后知后觉,幸运的是自从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只要意识到自己说出的话伤害到对方,我都会真诚的道歉。这种主动挣脱原生家庭不良行为模式的做法,让我得到了男友的谅解。
去年,两人曾闹过一次分手,那时我写下了几封信件表达自己的担忧。我深怕自己复制母亲的人生,让男友变成与父亲一样不幸的人。接受心理治疗后,我才发现自己虽然复制了大部分母亲的行为模式,但可贵的是,我可以在事后识别出来,并且已经做出了些许改变去纠正它们,这就说明我有机会过上比母亲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显然,改变拥有强大家族记忆的原生模式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必定要经历无数次的后知后觉,才能过渡到当知当觉,最后用新的行为模式替代它们。
我觉得四年前的自己就像是一只受伤的刺猬,满身都是鲜红的伤口,男友把我捡了回家。在给我包扎伤口的过程中,他也不可避免地被我身上的利刺扎伤。
实际上,成年后的每个人都像受伤的刺猬,有些人伤得轻,有些人伤得重。当两只受伤的刺猬相遇相知后,就在相伴的日子里为彼此疗伤,去适应拥抱时的刺痛,慢慢让对方放下戒备心,拥抱的刺痛感也开始逐渐递减,最后变得柔软和温暖。
这大概就是亲密关系的魅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