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的人太多,不能一一答谢;想说的话太多,不能细细道来。
这些冥冥中注定的事真的是越说越糊涂。向来在文字上体现情感都比较直接的我,怎么也想不出到底如何才能更唯美一些。l我相信遇见你是天意不可违。遇见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今生要走的路。
校园里的樱花总是在最美丽的季节绽放。那是一个群芳斗艳的时刻。她毫无意外的从百花齐放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引得不少临校的和附近小区的人驻足观赏,还有拖家带口来拍照的。而每到了那个时候,我也会跟着在关心樱花该开了,至少我也去拍两张照片吧。结果年都是樱花如期而至,我却从未合影。那样好的季节里,我没有抓住机会,而如今只有遗憾,校园在我毕业后就N拆了,全部搬到了大学城内,自此我再也没有听到过那两棵樱花的消息。樱花树带给我的回忆恰到好处,也正因为那一抹遗憾,始终在我内心留有美好。
但有的经历还是不留遗憾的好。就好比爱情中那种义无反顾,那种说走就走,那种奋不顾身本身也拥有美好,就是那份不理智的莽撞在怎么看来都是美好的,那些局外人每每会说到不成熟不稳重,但是当自己成了主角,哪个又能摆脱得了这般冲动。但大抵经历过此般过程的,在最后岁月的沉淀中回归理智,但情感不会变质。

林徽因女士一生中碰到了三位对她倾心的男人,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建筑师,自然吸引的人也不一般。但是林徽因女士还是选择了和她有诸多共鸣的梁思成。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先生义无反顾的跟着梁老上山下乡。我只知道二位是我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功臣,却不知他1924年赴美读书,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建筑学专业,而女性不能学建筑学,林先生只好报了美术再选修建筑。原来正是林先生对建筑的执着,也正因为梁老的义无反顾,才有了后来中国建筑里程碑最为重要的二位人物。1928年俩人结婚时,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择我?林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婚前徐志摩曾发报与张幼仪离婚,试图挽回林徽因,但林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梁,这一选择,便是一辈子。她对此说过一句很理性的话: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每一次读起二位的故事,心里都会些许感慨,每字每句都在敲打着共鸣着。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小丑,在钟意的人面前,我们总会自卑。我们一面渴望得到爱情,一面又害怕。归结于底,我们害怕的其实只是得到后就不珍惜了,拥有后的失去,现实的不如预想。有那么一段话,我特别喜欢:「爱情,不如你想象的脆弱,也不是你想象的坚强。若是存了一颗爱惜之心,这世上,便没有脆弱的东西,即使是薄胎的青花瓷,亦能在历经数朝数代后,光洁透明,完美如初。」其实我们所担心的,也都是经历过的伤害,害怕会有同样的感觉,我们作茧自缚,将自己包裹起来,好像就不会再受伤,但欺骗不了内心的渴望。我拿来断章取义,书上说“两颗爱慕的心,是在最好的年华里遇到的。她在她的眼里,是晨曦里半开的红蔷薇:嗔一嗔是眉聚黛峰,笑一笑是眼横水波。”所谓最好的年华,是否是真的恰到好处?我常常听人说起,为什么没去把握,因为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我一直相信这是借口,甚至可以讲这并不算冠冕堂皇的借口,讲真这只是没能让你达到奋不顾身的状态,其实如果遇到了真的可以奋不顾身的人,我想是不会有什么恰到好处的,所谓的恰到好处,就是你们彼此珍惜,那么这个会推翻一切的不合理,不要讲美好的爱情会终结于现实。对的人,在精神上的鼓励会远远超出预期,彼此都愿意为彼此去努力生活,为彼此创造好的物质条件,这就是幸福的。更何况这个时代背景下,物质已经不是我们的根本需求了,现在人真正匮乏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于是乎才会有更多的人将自己包装起来,我,恐惧爱情,但我也期待爱情。只要怀揣着美好,必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