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2021告别了。时间似乎就这样匆匆的在琐碎和平淡的生活中一点点流淌过去了。这一周过的相当颓废和奢靡,什么正经事都没干,消磨时光,看各种故事。一边吐槽一边看剧。周末出门爬山和看湖水。来来往往的皆是生活。新年来啦,希望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顺顺利利。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了,就好好的活下去。把一直想做的事情认认真真的完成,就是我对2022最大的期待。生活不会有那么多次重来的机会的,所以在那些机会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好好的磨练自己的本事和能力,静静地等待一些机会的出现。
新的一年想积累一些厚度,好好地把一直想要学好的东西学好,比如塔罗,比如法语,比如我的专业能力,比如锻炼身体。身体康健永远是幸福的第一基础和第一要务。
有什么想要做的就赶紧去做。把心的过滤网和阀值提高一些,有些事不值得。
本周阅读《反内耗》作者于德志
作者把内耗定义为情感和理智的冲突,整体上就是要分清事实和想法,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从问题本身出发。因此,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表里如一时,内耗最小,行为会改变感受,学会自我接纳,自我同情和自我感恩。
我很喜欢一些句子-“痛苦是人生的常态,接纳是必要的”。想起之前看的《六爻》,“仿佛甜只有一瞬,苦却苦了很多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永远由自己掌控。”
本周阅读《一分钟说话》作者伊藤羊一
比较像是工具和成功学的书,关于如何演讲的技巧,从结论出发,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出发,不断练习。
1. 你说的话80%都没人在意,所以如果不能在1分钟内达成目的(单纯表达/说服他人/希望对方有行为改变),那么说再多都无济于事; 2. 逻辑+感性:用金字塔结构表达(总结论+3个分根据)+图片或行为的感性元素加深听众印象; 3. 遇到爱吐槽的人,不妨设置一个无关紧要且不影响专业性的吐槽点,让其找到发泄点,而不影响你想达成的总体效果(比如PPT一页字体略大)。4.明确说话的目标并将句子的结构变为突出实现目标的架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