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育儿手记 / 第 41 篇
父母的奖励
上周我陪小果果去参加他们幼儿园组织的一个外地的生态农庄秋游。
中午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邻坐的一个小男孩任父母怎么劝说都不愿意吃饭,非要爸爸妈妈把手机拿出来给他看。
然后他眼睛盯着手机看动画片,妈妈在旁边给他喂饭吃。
一直看到所有人都用餐结束,才肯罢休。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这个问题,需要家长的某种奖励,比如看手机、看电视驱动才愿意做事情。
这种不好的习惯一般是怎么养成的?
很多时候,父母在对孩子的某个行为感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采用物品诱惑的方式:
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说:吃完饭我给你看动画片。
孩子不愿意刷牙?父母说:刷完牙我给你一袋糖吃。
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父母说:按时起床我给你买个小飞机。
孩子不按时写作业?父母说:这星期按时候写作业,我给你买个滑板车。
……
刚开始用这种奖励方式的时候,你会发现,哇,这种方式真的很好用!
因为每次用这招的时候,孩子做事情表现的最“乖”、最积极。
但是随着这种奖励越来越多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
要么在做任何事情前会先问有没有好处,如果有就表现很积极,如果没有就不愿意做。
要么希望的奖励会不断升级,第一次是滑板车,第二次可能就是无人机。
作为父母,初始的时候,我们的本意是好的,想通过手机动画片游戏也好、其它奖励方式也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其实有时候真的是适得其反,比如吃饭对于人类而已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这件美好的事情,需要用奖品奖励才能驱动的时候,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吃饭这种事情放在了奖品的对立面。
而且这种奖励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和大人之间就变成了一种交易。
当你和孩子之间只剩下交易的时候,可想而知,还谈什么教育。
父母的威胁逼迫
朋友说他家小孩经常喜欢把一大堆玩具搬出来玩,玩完就扔在那里不管了。
妈妈让他自己收,他不愿意。
妈妈说你不自己收,我来收,但以后再也不给你玩了。
他终于有点屈服,然后不是很心甘情愿地过来收玩具。
这种方式这次确实生效了,结果到了下次,他又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然后妈妈再次去逼迫的方式去让他收玩具,但是感觉越来越不管用,刚开始他还自己收,到后来,必须还要拉上爸爸跟他一起收,到现在已经不怎么配合了。
这其实是我们很多父母最常用的一招:威胁逼迫。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越是逼孩子,孩子便越着急,本来孩子的行动力就弱,着急的时候,行动力更差。
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做事情越来越没信心,没信心的结果就是:对这件事越来越抗拒和讨厌。
如果每件事情都用这样的方式,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拖延症,比如以后放学写作业拖延、整理书包拖延等等。
游戏化教育
如果我们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呢?
劳伦斯·科恩在他的书中分享了自己女儿上幼儿园的故事:
女儿每次上幼儿园前总是很磨蹭,他每次需要通过大声的喊叫提醒她上学别迟到。
但是最后女儿发明了一个“假装游戏”让这件事情得以完美解决:
女儿躲在门后面轻轻地跟爸爸说:“现在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
于是爸爸也进入这个角色,假装威胁说:“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幼儿园了!”
女儿忍不住大笑出来,爸爸假装没看见,气哼哼地出门。
女儿坐进汽车后,他还是假装没看见,又继续表演:“气死我了!如果幼儿园老师问:‘艾玛呢?’我就跟他们说:‘她还没穿好衣服呢,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
女儿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又忍住不出声,假装她不在车里。
通过这个假装游戏,让爸爸再也不用大吼大叫了,也不用真的生气,孩子也从紧张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使得上学准备变得有趣,很快就能自己收拾好了。
在游戏化里,我们需要想一些有趣的办法先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把无趣的事事情变得有趣。
比如,孩子不想走路了,要抱着走,你可以根据环境创造游戏情景:
我们是两条鱼儿,旁边黄色的盲道是河岸,我们所以的人行道的是河,鱼儿是不可以上岸的哟,我们比如看谁游的更快?
孩子就会一边学着你用小手“游戏”,一边快速的跑,这样就很快到了目的地。
孩子不愿意刷牙,但是特别喜欢小火车,你可以跟他说:
每颗牙齿都是一个站台喔,小牙刷出发喽,现在到第几站啦?
孩子就拿起牙刷放进嘴里开始跟你一起数站台刷牙。
孩子不愿意收玩具?你可以跟他说:
我们来玩一个玩具回家游戏,千万不要拿错地方啊,不然有的玩具去了别人家就回不来了。
孩子就很容易地能够参与到游戏里面来。
和孩子一起游戏吧,让我们教育孩子变得更有趣和轻松,同时让孩子们离父母无意的伤害,享受无忧快乐的童年。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对游戏还有疑问,或者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和我交流。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一定帮助,请分享给朋友和有需要的人!
如果有想说的,请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