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开文整整一周了,更文路上感慨万千,想和同路之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一周里,我做到了“每日一更”。虽然疫情期间自己业余时间很充足,虽然提前准备了两篇存货,但是对一名重度懒癌患者来说,“每日一更”还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昨天晚上在没有存货的情况下,我一直墨迹到晚上九点半才打开电脑。虽然昨晚那篇原本可以写得更好一点的文章因为时间关系有点单薄。但是能够将自己从温暖的被窝中拖出来,爬到电脑前,完成这篇文章并在截止期限之前发出去,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很庆幸自己做到了,从内心深处为自己喝彩。
这一周里,我学会了看开释怀。写文之前,我再三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可能开头有点难熬,可能很长时间没有很多人看;我的目的是磨练自己的习惯,提升写作水平,不是为了阅读量。然而阅读量毕竟是别人对你的付出、努力认可与否的最直接体现,相信再豁达的写作者,面对阅读量也难以洒脱起来。开始前两篇文章一直没人看,当时亢奋的心陷入了谷底,真的很失落。好在第三篇文章有了迷之收益,虽然我至今弄不懂是如何得来的,心情开始稍稍好转。第四篇文章发表时很快被1人阅读,期间还收获了迄今为止的唯一个粉丝,整个人也变得雀跃起来。第五篇文章也保持了1个阅读量。第六、第七篇文章又没人看了,再一次陷入了自我否定。
起起伏伏中,好歹将这一周咬牙挺过来了。有人说简书上,纯粹的写者多于纯粹的读者,几天的经历深以为然,这是一个好事。最了解你、最懂你的始终是你的对手,简书里的读者更能看出你的问题与不足,这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而不是相互厮杀的猎场。
这一周里,我检视了自己的能力。自己完成的这几篇文章并非没有人看,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一个足印,没有点赞、没有评论。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写作水平不行,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字。有时候受制于有限的时间不能认真完成一篇文章,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即使有些想法也不能游刃有余地调动素材支撑论点。写出来的东西要么干巴巴的,要么飘忽忽的,抓不住读者的眼球。例如,最近周扬青手撕罗志祥事件燃爆网络,自己也有几个想要表述的点,可惜大脑里存储没有相互支撑的材料可以调动,最后只是把网络上的观点汇总了一下,作为一个写作的学习内容了。听培训课程时get到一个观点:要舍弃不必要的修辞,尽可能地使用主语、动词。对照自己的文风,的确修饰堆砌超过干货。自己必须果断舍弃这一“优势”,主动适应当下自媒体人的写作风格。
有生以来,第一次将自己写作的爱好坚持一周。相信在这份坚守和期待里能够创造奇迹,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战胜自己就能够赢得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