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四类,这种划分最早由希波克拉底提出。
多血质的人在生活中表现得积极快乐,不会把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他们努力在每件事情中看到最愉悦、最美好的一面。他们大体上是身心健康的人,身上不存在大的缺陷。
胆汁质的人在一部古老的诗作中被这样描述:凶狠地踢开挡在面前的石头,而不是像多血质的人那样悠然地绕过去。用个体心理学的话来说,胆汁质的人对权力的追求异常激烈,以至于做出有力和猛烈的动作,觉得任何时候都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以直接攻击的方式克服所有障碍。
抑郁质的人看见这块石头,就会想起自己所有的罪过,开始悲伤地回忆过去,然后转身走开。个体心理学认为,这类人就是不管做什么都犹豫不决的神经症患者。他没有信心克服障碍或取得成功,他不愿去冒风险,宁愿原地踏步,也不愿向目标靠近。他被自己的烦恼所压迫,只能回首昨日往事,或者沉醉于徒劳的内省。
黏液质的人对生活是陌生的。他收集各种印象,却不去从中推断出适当的结论。他与生活几乎毫无联系。在所有类型中,这可能是离生活最远的一类人。
然而,我们很难发现单一气质类型的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是一种或多种气质的混合型,仅这一点就差不多使气质学说失去了所有价值。而且,这些“类型”或“气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经常发现,一种气质类型会融入另一种气质类型当中。
一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道德判断的基础,而是衡量这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以及他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指标。
社会感是我们可以有效衡量心灵生活现象的唯一标准,使我们能够预测一个人亲近还是疏远社会。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如何对待所处的社会,如何表达对同伴的友谊,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就对这个人的心灵有了形象的认识。
评价性格的第二个标准:对个人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一个人的社会感针锋相对。
掌握了这两个标准,我们就可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相对程度的社会感的制约,还受到与之相对的个体对权力的追求的影响,这两种倾向总是彼此对立的。这是一场动态的游戏,是几种力量的相互拉扯,其外在表现就是我们所谓的“性格”。
网友评论